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2003年的金秋十月,曉紅在親朋好友的祝福聲中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不久她懷孕了,正在全家為即將到來的寶寶高興時,小寶寶卻悄悄流掉了。沒想到自第一次流產便是曉紅噩夢的開始,自此曉紅先后3次懷孕,第3次打了黃體酮也沒保住孩子。
習慣性流產是自然流產的一種類型,自然流產連續發生3次或3次以上,即可診斷為習慣性流產。習慣性流產的發生給渴望做媽媽的女性帶來了巨大的痛苦,那么其發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引起習慣性流產的原因很多,目前已證實于妊娠早期發生習慣性流產者,60%以上是由于孕婦體內存在免疫遺傳基因缺陷或受外界不良環境如放射、藥物等影響而導致胚胎染色體異常所造成。此外,習慣性早期流產的原因還有黃體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減退、子宮畸形、子宮腔粘連、子宮肌瘤等。習慣性晚期流產最常見的原因是子宮頸內口松弛,可因先天性發育異常,也可因分娩、刮宮或子宮頸手術造成。另外,梅毒感染也可導致習慣性晚期流產,這種流產的胎兒都是死胎。臨床統計引起習慣性流產的疾病有幾十種之多。引起習慣性流產的原因比較復雜,人們只對部分病因及發病機制認識比較深入。除此之外,還有40%左右的習慣性流產原因不明。
一般來說,習慣性流產的女性準備再次懷孕前,需首先排除非免疫性因素,因為內分泌功能的異常是可用藥物調整的,某些染色體異常引起流產是目前醫學無法解決的,而子宮形態異常、宮腔粘連等問題要靠手術解決。如果上述檢查均正常,就應考慮進行免疫因素檢查了。另外,西醫上還常運用免疫抑制療法治療免疫性習慣性流產,即采取類固醇藥物低劑量持續療法或高劑量間歇療法,成功率為20%~40%,但其副作用較大。因此,傳統方法對不明原因的免疫性不育的治療不盡如人意。
隨著生殖免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免疫性習慣性流產的許多疑難問題有了新的認識,研究發現,封閉抗體缺乏是習慣性流產的主要病因。正常孕婦的體內都存在一種保護胎兒的抗體——— 封閉抗體,而80%~90%的習慣性流產婦女體內測不到這種抗體,由于缺乏這種抗體,懷孕后母體對胚胎不能保護反而排斥,導致流產。研究發現,采用細胞毒免疫技術可以有效治療習慣性流產,細胞毒免疫技術是從丈夫身上取靜脈血無菌分離,提取淋巴細胞經皮下注射到妻子體內,使妻子產生封閉抗體,為母體腹中的胎兒構筑一道安全屏障,從而最大限度地接納和保護胎兒不被流掉。
專家提醒,對于一而再,再而三發生流產的孕婦,夫妻雙方應在孕前做相關檢查,尤其是免疫因素檢查,如果有這方面的問題,也不必過于驚慌,應積極配合醫生采取有效治療,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下一次妊娠,避免不幸的事再次發生!
習慣性流產如果病史確切,應建議夫婦雙方在再次妊娠前進行下列各項檢查以尋找流產原因:
1.婦科檢查,了解宮頸有無撕裂,子宮大小與形態;測基礎代謝、血清T3與T4,以了解甲狀腺功能;測基礎體溫、作經前子宮內膜組織檢查。
2.染色體核型分析。
3.B超檢查以明確有無子宮頸閉鎖不全。
4.子宮碘油造影,可診斷子宮發育異常,尤其是子宮畸形、宮腔粘連。
5.精液檢查。
根據檢查結果予以不同處理:
1.夫婦一方如有染色體異常,以避免妊娠為宜。一旦妊娠,應及時作產前診斷,發現異常即終止妊娠。
2.黃體功能不足者,可予黃體酮補充。若有受孕可能,自基礎體溫升高的第3~4天起,每天補充黃體酮10~20mg,在確診已妊娠后,持續治療至妊娠第9~10周。
3.臨床甲狀腺功能低下者,應給予適量甲狀腺素治療。
4.女方陰道與宮頸排出物、男方精液細菌培養陽性者,根據藥敏試驗予以相應治療,直至痊愈。治療期間采用陰莖套避孕。
5.子宮縱隔及子宮肌瘤應在妊娠前施行手術矯治。
6.宮頸閉鎖不全,以妊娠后施行宮頸縫合術為妥。一般主張在妊娠中期16周左右排除胎兒畸形或死胎后,于全身麻醉下進行。術后定期隨訪,如有流產或早產征兆,及時拆線,以免造成宮頸嚴重損傷。若保胎成功,需在預產期前2~3周入院待產。臨產后,立即將縫線拆除以待分娩。
下一篇:人工流產后禁止性愛一個月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專家:終止妊娠一定要慎重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