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年輕父母在考慮是否生二胎時,還應將自身經濟情況與孩子的成長綜合起來考量,在量力而行的基礎上,理性看待二胎在孩子未來成長中的積極作用。然而,丁克一族、獨二代依然是不少80后雙獨家庭的選擇。
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等難題,雙獨家庭生二胎政策近年不斷放寬。然而調查發現,“丁克一族”、“獨二代”依然是不少80后雙獨家庭的選擇。究其原因,社會競爭壓力大、生活成本激增是生二胎面臨的“不能承受之重”;生育觀念的開放、對民生保障信心不足,讓不少人選擇少生或不生。
二胎不是你想要就能要
雙獨家庭是指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所組成的家庭,這些家庭可生育二胎政策的適度調整,主要是受到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缺失、性別比例失衡等多方面影響所致。當前雙獨家庭有生二胎意愿的,主要理由包括“孩子可以相互照顧,不再孤獨成長”;“減輕將來的養老負擔”;“防止失獨家庭的悲劇”等,還有不少是出于老人的意愿。有些父母甚至向兒女表態“你們只管生,我們負責養”。而不想生二胎的雙獨家庭,卻各有各的考慮。首要因素就是經濟條件的制約。城市生活成本太高,雙獨家庭難以承受撫養兩個孩子。
年輕父母在考慮是否生二胎時,還應將自身經濟情況與孩子的成長綜合起來考量,在量力而行的基礎上,理性看待二胎在孩子未來成長中的積極作用。但是,專家指出孩子若有個伴,對其身心健康成長有一定的好處。
很多80后的小夫妻,基本是月光族,甚至是啃老族,沒辦法在生兒育女上有多余的開銷和精力。新上海人小阮在一家民企做會計。在2010年第一個孩子降生前,她有生二胎的想法。然而,這個念頭卻在一次次深夜爬起、一筆筆日常賬單的育兒生活中消失殆盡。夫妻年收入12萬元左右,在上海不算高。兒子每月在奶粉、尿布、食物上的開銷穩定在3500元左右。再算上自己的房租、生活和日常交際支出,日子過得相當吃緊。上海市社科院近年對滬數百對80后父母做過有關“養育一個孩子到底要花多少錢”的調查。
結果顯示,月收入從5000元至2萬元不等的家庭,用在孩子身上的必要開支占月收入的比重均達到40%左右。而養育一個孩子,從出生到22歲的成本已近百萬元,比10年前翻了一倍。從前多個孩子無非就是多雙筷子,衣服也是老大穿完老二穿。上海市社科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周海旺說:如今在上海等大城市,父母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
其次,許多80后獨生子女的人生觀和生育觀念較老一輩有所不同。傳宗接代、子孫滿堂的思想逐漸淡化,社會發展中的一些問題也會影響到他們對二胎的選擇。現在我和丈夫工作之余,還能出去旅游,做些自己喜歡的事。以兩人的收入,維持小康足夠。如果生兩個孩子,勢必要拉低我們的生活品質。上海市徐匯區的陳皓女士說,35歲前暫時不打算要孩子,更別說生二胎了,想趁年輕多積累一些人生“資本”。
近年來不斷曝光的環境污染、食品安全、資源枯竭、人口膨脹等社會問題,讓不少年輕父母對下一代的命運抱有消極的態度。初為人父的王旭軍坦言:“要給就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生存成長環境,如果不能給,堅決不生第二胎!”此外,繁瑣的申請手續,讓不少家庭打消了本就不堅定的念頭。半月談記者了解到,生二胎涉及多項審批,單是需蓋章的就有近十項。辦理準生流程堪比辦理落戶手續:需提供身份證、結婚證、夫妻雙方的獨生子女證,提供生育情況證明,夫妻雙方所在單位簽署意見等。
二胎政策遭遇生育意愿下降
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在“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號召下,我國產生了獨生子女這一社會群體。據統計,我國目前約有1.5億個獨生子女家庭。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報告顯示,我國老齡化加速的同時,“少子化”問題比較嚴重。0~14歲人口占總數的16.60%(15%以下為超少子化),比2000年人口普查時下降了6.29個百分點。我國目前的生育率在世界上屬于比較低的范疇。發展中國家現實代際均衡的生育率為2.3胎,而中國目前總和生育率僅為1.18胎左右(其中城市為0.88胎)。
生育率下降的背后還有生育意愿的下降。上海社科院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上海新出生戶籍人口中92%以上為第一胎生育,城區二胎出生率僅為7.08%;而遠郊的松江、青浦、奉賢三地二胎出生率僅為8.63%、10.45%和9.60%。除了計劃生育政策的持續效應,我國在經濟社會領域的諸多變化,讓不少年輕家庭不再那么想要孩子。周海旺表示,造成郊區和農村二胎生育率也不高的原因,一是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提高較快,和城市的心理距離正在拉近;二是大量農村年輕人進城打工生活,生育觀念受到一定影響;三是農村地區居民消費價格也上漲不少,且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這些因素都給郊區和農民生活帶來不小壓力,影響了其生育意愿。
事實上,雙獨家庭二胎政策的普遍放開,意味著國家對于未來人口結構與社會壓力已有謹慎的把握。但如果社會生育意愿持續下降,則意味著這一政策并未實現適當鼓勵生育的預期效果,人口老齡化加劇將成為隱憂。從人口結構上來說,大多數只生一胎的雙獨家庭中,年輕夫妻需要贍養4位老人和一個小孩。這種“4—2—1”式的核心家庭結構本身就存在風險,自我養老能力受到普遍質疑。部分人口和社會學專家認為,適當鼓勵和方便雙獨家庭生育二胎,可以緩解社會的養老壓力,擴大內需,使人口結構更加合理。
生與不生靠“政策”更靠“安全感”
中國婚姻家庭咨詢服務研究中心主任舒心認為,80后成長在改革開放年代,物質相對富足,精神上比較關注自我,步入社會后遭遇激烈競爭壓力,內心的安全感下降、焦慮感上升。“這種群體心態和感受,使他們從"成家立業"轉向"立業成家",許多年輕家庭傾向于有房有車、生活無憂之后才會想要孩子。”
因此,為80后父母減壓,才能讓他們走出生育糾結。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兩會答中外記者問時提出,政府要編織一張覆蓋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網,努力逐步把短板補上。這一說法被許多專家視為化解當前生育與人口結構問題的長效解決方案。
政府要著力從住房、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降低城市生活成本,才能實現二胎政策的鼓勵效應。”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院長丁金宏指出,要改變我國人口結構日益顯現的倒金字塔趨勢,從宏觀上還需要區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民眾自由流動權利的實現。現階段的重點是完善計生政策的銜接。雙獨家庭生二胎,原有的獨生子女優惠政策就不能再享受了,這顯然不能起到鼓勵效應。考慮到雙獨家庭生二胎的現實經濟壓力,政府可適當給予其二胎補貼。
下一篇:這些孕前檢查千萬別落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四類人結為配偶有礙優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