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產后體內各項組織復原情況是觀察身體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逐步確認自身復原情況,有助于穩定日后生理狀態。
為了孕育新生命,母親體內的運作機制會進行調整,肚子里的胎兒也為身體帶來許多影響,諸多改變在產后都需要時間恢復,包含惡露排出、子宮大小及 傷口復原等。泌尿系統也受到生產過程的影響,需要些許時間復原,因此,產后除了適當的休息外,媽媽一定要悉心觀察身體恢復進度,以掌握自身健康。
Check 1 惡露排出
惡露是產后子宮中殘留的分泌物,由白細胞、紅細胞、黏液和組織混合而成,生產后會經由陰道排出。通常自然產產婦的惡露會自行排出,剖宮產產婦會由醫師幫忙清理,因此,惡露量較少,排出時間也會縮短許多。
惡露恢復進程
正常
產后1周
深紅色惡露,量多,一天約需更換7~8次棉墊。
產后2周
量開始變少,惡露顏色漸漸轉為偏咖啡色。
產后2~4周
顏色持續變淺,為較為干凈的血絲。第三周后會開始轉為淡黃或淺褐色。
產后4~6周
惡露一般會在產后4~6周排干凈。
不正常
正常的惡露顏色會陸續轉淡且量漸少,若是惡露量突然變多,且出現特殊味道,產婦又合并發燒(達38.5℃),可能是細菌感染。
Why?惡露量不減
剖宮產
婦產科主治醫師李逸文表示,剖宮產產婦在產后10~14天,惡露量可能突然變多,因有時血塊會在此時才溶解,因此,若此時惡露量突然變多,但沒有合并其他異常癥狀,屬正常現象,可再觀察。
子宮收縮不良
子宮收縮不良也會造成惡露不止,因缺乏子宮的收縮來增加血管壓力,血管便會呈現松弛的狀態而造成惡露不止。另外,也可能是子宮破裂造成出血,因此,若惡露量有持續不減的情況,一定要復診請醫師確認原因。
生化湯服用不當
生化湯的功用在于活血化瘀,過量服用容易造成大出血,李逸文醫師表示,如果服用子宮收縮劑,就不建議喝生化湯。
子宮內膜感染
過去子宮內膜感染的原因多半是護理及衛生情況不佳,但現在多半是因為生產過程而導致感染,像生產和破水的時間相隔過久,便會提高細菌感染的幾率,造成子宮內膜發炎,因而影響惡露的排出,若是子宮內膜感染,惡露會有異味,且會感到異常的疼痛。
惡露期的清潔與護理
在順利產下寶寶后,接下來的子宮恢復與身體調養,就需要靠家人的照顧與媽媽自己的觀察了。李逸文醫師表示,產后需特別留意惡露的排出情況,只要注意清潔、隨時保持干燥,大多能避免異常情況的發生。若惡露量過多、有大血塊、惡臭,甚至是發燒、腹痛時,就必須趕緊就醫。
平常只要隨時更換產婦用衛生巾、保持會陰干爽、上完廁所后用沖洗器沖洗,并采用溫水淋浴,一般都不會造成細菌感染,且讓惡露順利排出。
Check 2 子宮收縮
懷胎十月,子宮會隨著胎兒的成長而逐漸擴大,產后,子宮需要時間慢慢恢復。李逸文醫師表示,未懷孕的子宮寬度一般為2~3指,生產后的子宮會較肥厚,大概比拳頭稍微小一點。
子宮恢復進程
正常
產后1周
剛生產完,子宮位置應在肚臍附近,之后每天下降1~2厘米,產后1周約下降至恥骨上下。
產后2~3周
產后10天左右會下降到骨盆腔內,漸漸已無法摸到子宮。
不正常
子宮恢復不良,最明顯的癥狀是出血不止。
促進子宮收縮
李逸文醫師表示,若產后1~2天發現子宮收縮不良,應適度地按摩直到子宮變硬,子宮硬即表示正在收縮。若于產后2周仍恢復不佳,則應就醫找出詳細的原因。此外,哺乳也會引起宮縮,進而促進子宮復原。
進行子宮按摩時,先用手找到子宮的位置再進行順時針環狀按摩,若找不到圓形的硬塊,就表示需要進行按摩以使子宮收縮,可將手置于肚臍周圍進行按摩,直到子宮變硬為止,產婦可視子宮的軟硬程度來決定按摩的時間和頻率。
Check 3 傷口復原
生產造成的傷口分別依生產方式不同而有兩種。第一是自然生產的會陰切開傷口,為了不讓胎兒通過產道時撕裂會陰部位,產科醫師多半會在生產前就先 為產婦切開會陰,這樣的傷口較整齊,也有助于生產后的縫合;第二種則是剖宮產的肚子傷口,剖宮產需切開腹部及子宮將胎兒取出,由于手術傷口較大,因此需要 較長時間復原。
傷口復原進程
正常
自然生產
會陰傷口一般4~5天就會愈合,疼痛感會在1周內陸續消退,約2周后傷口就可達到較穩定的狀態。
剖宮產
剖宮產傷口5~7天就可拆線,傷口疼痛感約在2周內陸續消退,直到3周后才會完全不痛,但仍不代表傷口已完全復原,傷口完全穩定約需半年的時間。
不正常
若傷口出現紅、腫、熱、痛等問題,即代表傷口可能受到感染,若這些感覺持續未改善,甚至出現有異味的分泌物,應盡快回醫院檢查。
傷口護理
會陰傷口最重要的是產后清潔護理,每次如廁后應用溫開水沖洗,可使用會陰沖洗器,由尿道口往肛門的方向沖洗,沖洗后再用衛生紙用按壓的方式將水 分吸干,以保持干燥,并且采用溫水坐浴。李逸文醫師提醒,若要恢復性生活,應盡量在滿月后,惡露排干凈且確定會陰傷口愈合穩定狀態時,以免引起會陰傷口感 染。
至于剖宮產傷口,也務必保持傷口的干燥,通常醫師會在傷口上貼上美容膠并覆蓋紗布,紗布4天后即可取下,美容膠約在一周后可改換成透氣膠帶,每次淋浴后應將傷口拭干并更換膠帶。
此外,平時需避免拉扯傷口,應避免會拉扯到腹部肌肉的產后運動,但仍應進行和緩的伸展運動,評估身體可耐受的程度,以維持肌肉張力。
Check 4 排尿情況
許多產婦在產后會出現解尿困難的現象,一般解尿困難在出院前都可恢復,嚴重者可能持續一個星期甚至一整個月。因此,產婦在產后應試著自行解尿, 若生產后6小時都沒有尿意,且攝入的水分并沒有減少,就可能是因為生產造成的排尿困難。一般而言,產后3天內多可恢復正常排尿,若生產過程順利,或許在1 天內就能恢復正常解尿。若生產時間過長,尿道周圍組織可能受到擠壓而腫脹,須在產后兩三天才會漸漸消除。因此,生長時間延長,也可能延長正常排尿的時間。
排尿情況進程
正常
產后第1天
6小時內應有尿意,但解尿時可能感到疼痛,或僅能解出些許尿液。
產后第2~3天
第3天恢復正常排尿。
不正常
產后6小時未排出任何尿液。
排尿困難的原因
膀胱神經損傷
李逸文醫師表示,生產時,若胎頭卡在骨盆腔,膀胱會受到長時間的壓迫,神經可能因此受損傷,也就是神經疲勞,產后會暫時失去解尿的能力,因此,在生產前或生產過程中建議過時導尿,避免讓膀胱受到太大的壓力。
會陰傷口疼痛
有時產婦也因會陰傷口疼痛而不敢用力,導致解尿困難,因此,若是傷口過分疼痛,應告知主治醫師,醫師會視情況給予止痛藥。而自然產的產婦則易因為會陰傷口水腫導致排尿困難,可能產后每隔幾小時都需要導尿一次。
麻醉藥物
若是有些媽媽實施無痛分娩或剖宮產產婦進行麻醉,也可能因為麻醉藥劑的作用而影響排尿,有時術后需放置導尿管1~2天,直到麻醉藥效完全散去后,就可恢復正常解尿。
產后解小便技巧
雖然產后身體疲憊,但仍要記得小便,若是生產后6小時都未解出小便,可請護理人員協助,或是自行按摩下腹部,讓尿液排出。若解尿時會陰傷口疼 痛,也可利用會陰沖洗器,一邊解尿一邊沖洗,可減輕疼痛感,讓尿液順利排出。維持解尿的功能是產后第1~3的重要任務,媽媽千萬不要在此時憋尿,以免讓膀 胱神經過度疲勞,還可能影響日后的解尿功能哦!
下一篇:緩解產后關節痛有妙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產后風,不得不防的月子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