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歷經十月懷胎,作為新媽媽的你,身體會出現很大的變換。在寶寶出生后,大約需要4~6個星期,你的生理和心理才會逐漸回復正常。如果持續出現不尋常的表現和變換時,你就要格外留神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有以下4大病征時,一定要及早求醫。
發燒
如果出現發燒現象,有可能是因為身體某個部位發炎所致,例如子宮、宮腔、尿道、會陰傷口、腹部傷口以及乳腺等發炎。一般來說,在產后第一個星期都不會有上述情況出現的話,往后出現的幾率就很小。
進行母乳喂養的媽媽要留意會否出現乳腺炎,癥狀主要是發燒、乳房疼痛,甚至皮膚上有紅印,感覺灼熱等。如果有這些情況發生,就要及早看醫生。醫生會建議吃抗生素進行治療,短期不會影響到母乳喂養。但如果到后期出現了化膿的話,就需要較長時間來治療了,這時就要停止母乳喂養了。
流血過多
生產過后,子宮大約在4~6周后才會逐漸回復正常,期間會有持續出血現象,但出血情況會慢慢減少。不過,一旦發現流血情況停止后又再次出血,且血流量越來越多而持續不止的話,就要立即就醫了。
大量出血讓人最擔心的事情有兩件,第一可能是子宮發炎引起子宮收縮欠佳,第二是怕胎盤或者胎衣沒有完全排除,體內仍有殘留。遇到這種情況,看醫生當然是越快越好。
提醒媽媽的是,產后頭2~3個星期不要亂吃中藥補身,因為有證據表明,如果過早吃某些中藥,會導致大量出血的。
疼痛
生產過后,子宮猶如一個木瓜那么大,要恢復到正常的鵝蛋般大小,有個過程。恢復期間,子宮收縮時會感覺疼痛,但大部分人只會在產后一周左右感覺到,之后痛楚感會漸漸消退。其他的疼痛,如剖腹產傷口疼、會陰傷口疼,或者個別人會有腰骨疼痛等,都是正常的。一般來說,經過休息、服用止痛藥或物理治療、運動等,疼痛感會有效得到舒緩。但如果痛楚感突然之間再次出現,那么可能是發炎的先兆,如突然出現乳房疼痛,就要懷疑是乳腺發炎了。
情緒變化
大約在產后第三周,新媽媽會因為荷爾蒙的影響,加上一時不能適應如何照顧小寶寶,有時會因擔心而激發出一些情緒問題,但一般來說有這樣的表現都是正常的。除非有更嚴重的情況出現,如新媽媽對照顧寶寶失去興趣了,食欲不振甚至失眠了,這就有可能是產后抑郁,需要及早就醫。
產后正常的生理變化
產后生理上有不少變化都是正常的,媽媽不用過于擔心。其中最明顯的是體內會儲存較多的水。在循環系統方面,媽媽身體里的血大概多了20%~30%的容量,而生完寶寶也不會直接排出來,因此,很多時候媽媽會出現出汗、腳腫等情況,這些其實都是正常的。通常在產后3~4周就能將水排出來,腳腫與出汗的情況自然會得到改善。
懷孕期間荷爾蒙會使韌帶或肌肉出現松弛,這也是正常現象,所以生完寶寶后要進行一些適當的運動,尤其是骨盆和背部肌肉的運動,才能使身體漸漸恢復正常。
下一篇:注意:產后檢查項目缺一不可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產后怎樣預防感冒?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