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
生孩子原本是件十分自然的事,不過,如今越來越多的產婦卻更愿意選擇不自然的方式生產——剖腹產。近日,記者從北京婦產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等處了解到,今年“五一”期間,各大醫院產房爆滿,提出想要剖腹產的女性數量又有所增加。
不久前,中國優生科學協會曾向媒體披露了一組調查數字。數字顯示,20多年來,北京市剖腹產比率從1980年至1984年的19.5%,逐年增長至2004年的47.92%。在有些地區,這一比例甚至高達70%。而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一個國家孕婦的剖腹產率應控制在15%以下;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至今剖腹產率仍控制在15%—24%之間。
是什么讓剖腹產率在我國居高不下?生孩子要回歸自然為什么那么難?是產婦的個人原因,還是有一定的社會原因?就此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她們是北京婦產醫院婦幼保健院護理部副主任姜梅、北京積水潭醫院婦產科主任李少芬、北京美中宜和婦兒醫院院長高峰(原北京婦產醫院兒科主任)、北京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婦產科醫療總監徐蘊華(原北京協和醫院產科主任)。
醫療干預過多成風氣
問:這么多年來,剖腹產率居高不下是什么原因?
徐蘊華:剖腹產的人之所以那么多,在孕婦方面主要有4點原因:1.害怕受罪,無法忍受妊娠之疼;2.出于挑選良辰吉時的美好愿望,或者其他原因,想要自主安排嬰兒出生時間;3.缺乏生產知識,從網絡上,或者親戚朋友的口口相傳中,接受了過多的負面信息,對生孩子十分恐懼,一到醫院就主動提出剖腹產,認為更安全,也不會影響產后性生活質量;4.如今產婦年齡越來越大,有些醫院現在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占總人數的10%,她們陰道組織彈性差,產程會比較長,再加上胎兒較大的情況很常見,醫生有時會建議她們實施剖腹產。
李少芬:除了孕婦自身的原因之外,醫院政策、醫生態度或偏好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國外有個有趣的統計,剖腹產大多發生在醫生快要下班的時候。因為剖腹產可以讓醫生較方便地掌控生產時間、狀況,讓他們不用加班。這也說明是醫生促成了一些醫療干預。
問:什么是過度醫療干預?什么是適度干預?
高峰:根據臨床醫學的需要,在分娩過程中適當做醫療干預是必要的,但是過多的干預對母嬰健康有害。在分娩中醫療干預有很多種方式,剖腹產是大家最熟悉的,另外還有提前破水、強迫體位、灌洗腸(用來刺激宮縮)、打催產素等。
徐蘊華:醫療干預過度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常使用催產素不是過度干預,但有些醫院因夜晚值班人員少,擔心產婦有危險,為讓產婦在白天生而使用催產素,就屬于干預過度。正常情況下,剖腹產應基本上控制在20%—30%之間,如今這一比例呈上升趨勢,也有醫療干預過度的因素。
李少芬:分娩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要不要選擇醫療干預,要考慮產婦的實際情況。如果胎位不正,骨盆不夠大,胎兒太大,孕婦有一些禁忌癥,可能就不適合自然分娩,最好剖腹產。分娩其實是一種搶救,其危險雖然往往就那么幾分鐘,但適當干預能確保產婦和嬰兒的安全。
姜梅:剖腹產比例和側切率太高,就是醫療干預太多的典型表現。這些醫療化的手段并沒有使婦女的產程更順利,相反,容易引發多種并發癥。作為一個多年在產房工作的醫生,我堅決支持自然分娩。
問:分娩過度醫療化有哪些危害?
徐蘊華:過度干預,會造成產婦和嬰兒的風險。如人為提高宮縮頻率,由3—4分鐘一次加快到1—2分鐘一次,很容易導致嬰兒缺氧、窒息,或者產婦子宮破裂。
高峰:剖腹產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它會帶來手術風險,也不利于孩子肺內液的排干和肺泡的擴張。另外,產婦手術后恢復慢,之后所受的痛苦一點也不比自然分娩少。
問:很多醫療干預都是為了避免產婦疼痛。產婦應如何看待疼痛?
姜梅:疼痛對大人,對孩子都有好處。第一,它是一種信號,不同程度的痛感,表明產程到了什么階段了,孩子是否要出生了;第二,疼痛使產婦的血壓、心率、血糖水平升高,肌張力也就自然提高,這對促進分娩十分有利;第三,陰道擴張帶來的疼痛能夠幫助孩子大腦塑形,利于他們將肺泡里的液體排出來;第四,疼痛促使產婦做出擠壓動作,導致胎兒在體內移動,能增強孩子的平衡能力。而剖腹產的嬰兒出生后易注意力不集中,方位感較差。
情感相伴更放松
問:產程動輒七八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但絕大多數產婦只在生產的最后一刻才能看見醫生,她們一直處于不安、無助的狀態中,這是否也是讓很多人尋求醫療幫助的原因之一呢?
李少芬:的確,醫院的陌生環境也是造成產婦緊張,盲目尋求醫療幫助的重要原因。而精神緊張將會導致宮縮乏力,壓迫腸道,產婦食欲下降。在生產過程中,產婦的體力消耗相當于一次萬米長跑,缺乏能量補充,再加上恐懼,生產就會很痛苦。
這就需要我們向產婦提供生產過程的常識。如果有條件,產婦也可事先與相關醫護人員接觸一下,彼此有了親近感,也能降低產婦的緊張程度。
姜梅:降低產婦的緊張感,從根本上說,要幫她們建立積極的分娩心態。產婦的疼痛感是規律的、間歇性的,就像爬山,累了讓她歇一會兒,注意力一分散,也就沒那么痛了。
高峰:在大多數醫院,產房門口都有“男賓止步”的牌子。把產婦一個人丟在陌生的環境里,醫患交流少,感到自己孤立無援,更加重了孕婦的恐懼感。這就給醫院提出了人性化服務的要求。
問:什么是人性化服務?它有什么作用?
高峰:人性化服務包括硬件和軟件多方面內容。從硬件方面來說,婦產醫院就是要讓人感覺更親切,門診、病房、產房,都要給人一種家庭的感覺。
以美中宜和為例,我們的目的是要把醫院“家庭化”,因此,這里的產房舒適、寬敞,是一個能隨意活動、完全私密的空間。產床看起來是張普通床,實際上卻是可以調整的專業產床。病房里配備的是彩電、音響、飲水機、洗澡間,就像在家里一樣。而像呼吸機這樣的醫療設備,我們則用家具把它“藏”起來,避免產婦看見,產生緊張心理。這種便利,不僅能讓產婦放松,還能防止家屬自行帶入的物品過多,導致母嬰出現不必要的感染。
從軟件服務角度來看,醫院能為產婦提供的服務也有很多。仍以美中宜和為例,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分娩預演。這一環節模擬的是整個分娩過程,包括從熟悉臨產征兆、到了解前往醫院的路線,接受助產士接診,在產床上模擬分娩等多個環節。
其次,在分娩前,孕婦和醫院還會共同設計一份分娩計劃,雙方各拿一份。小到病房燈光的明暗、放什么背景音樂,大到丈夫是否陪伴分娩,孕婦都可以自己設定。正是這種溫情相伴,能讓產婦更放松,從而享受分娩。
分娩后,除了常規的護理,美中宜和還提供嬰兒游泳、撫觸鍛煉等指導。即使出院了,產婦有什么需求,仍然可以隨時打電話來咨詢。醫院還會安排產婦和嬰兒定期回訪。
姜梅:從懷孕到分娩,實際上就是一個健康教育的過程。北京婦產醫院開設了產前孕婦學校,每周三次為孕婦免費介紹分娩知識。很多人在聽完課之后,心里便不恐懼了,主動提出要采取自然分娩的方式。
生產勞苦但不痛苦
問:如今,形形色色關于無痛分娩的宣傳很多。不少人認為,無痛分娩才是人性化最根本的一環,這種看法正確嗎?
李少芬:無痛分娩不是一點痛都沒有,嚴格地說應該叫“鎮痛分娩”。如今用得比較多的是硬膜外麻醉,即麻醉感覺神經,但對運動神經不產生影響。在歐洲,多數人都會選用鎮痛分娩,所以他們醫院里的產婦一般很安靜,沒有太多叫喊。但相對來說,無痛分娩較貴,比正常分娩要多收1000元左右。
姜梅:如今一些醫院,包括一些媒體,過分強調了無痛分娩減輕疼痛的一面,但沒有把弊端說清楚。事實上,產科用藥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求產婦在清醒的狀態下參與分娩過程,用藥不能影響產程,不能改變宮縮,否則可能引起產后大出血。鎮痛藥物對剛出生的嬰兒有什么影響,目前循證醫學的有關研究還不完整。但在歐洲,他們在廣泛使用鎮痛藥物20多年后,現在已經開始逐漸不用了。
如今,通過非藥物的人性化服務來鎮痛,是一種新趨勢。例如讓產婦邊生產邊看電視,靈活改變生產的體位,生產時能享受按摩、熱敷,甚至能來回走動等。
問:將來的分娩方式會向哪個方向發展?
徐蘊華:應該說,“自然分娩”加“輔導”是最好的選擇。在產前,產婦要注重保健;在生育的過程中,要加強陪伴者的作用。孕婦最好能多上一些課,對于生育過程中的呼吸、體位、生產方式等多做一些了解。
最后要提醒的是,對于想要孩子的婦女來說,一定要提前做好規劃,控制好體重,充分了解生育過程中可能經受的困難。
高峰:目前人性化服務做得比較好的,當然是收費較高的私立醫院。對于只要一個孩子的一般白領階層來說,雖然還是能夠接受這個價位的,但顯然不夠普及,這樣的醫院往往也規模較小。我們希望,像美中宜和這樣能提供人性化服務,同時能夠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的醫院,會越來越多。▲
下一篇:哪些孕婦適合水中分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圖解會陰側切手術全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