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閱讀提示:4月6日,曾經因演唱《葉子》和《寂寞在唱歌》等歌曲而走紅歌壇的臺灣歌手阿桑,因罹患乳癌而病逝,年僅34歲。她是繼陳曉旭、葉凡等人之后,又一名因乳腺癌遺憾去世的女星。阿桑的病逝,又一次敲響了預防癌癥的警鐘。昨天,記者從沈城幾家大型醫院門診了解到,曾有乳房結節、脹痛等問題的女性市民,紛紛前來“排雷”。
醫大四院乳腺外科主任涂巍指出,乳腺癌發病呈逐年增多、且低齡化的趨勢,20-40歲的乳腺癌患者在臨床中已經非常多見。防范乳腺癌,女性朋友必須拉緊這根弦。
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有乳腺癌家族史;
初潮年齡小于12歲:初潮年齡小的婦女患乳腺癌的概率大,據美國的經驗,初潮年齡推遲1歲,乳腺癌的危險度減少20%。
停經年齡超過55歲:停經晚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已被證實,停經每推遲1年,則增加乳腺癌的概率為3%。無論是初潮早還是絕經晚,實際上是婦女的月經史延長了,有資料報告40年以上月經史者比30年以下月經史者發生乳腺癌的概率增加1倍。
月經周期短:目前的觀點認為月經周期的長短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之一,研究發現20-39歲期間月經周期短的婦女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大。月經周期較長,無論是否規則,都會降低乳腺癌的危險性。
未育或晚育:大量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未育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要比生育過的婦女大,而婦女第一胎正常妊娠年齡越小,一生中患乳腺癌的概率也越小。
產次少:研究發現高產次的婦女患乳腺癌的概率小,最近還有調查顯示兩次足月妊娠間隔時間越短,一生中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越小。
未母乳哺乳:多項研究顯示長時間母乳喂養所減少的乳腺癌的危險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激素刺激:許多婦女絕經后因種種原因采用雌激素替代療法,許多研究發現補充外源性雌激素會增加患乳腺癌的機會。此外,雄激素、催乳素、血清胰島素等激素水平都與乳腺癌的發病正相關。
脂肪與高熱量飲食:一些研究發現中年婦女過多攝取脂肪可以增加乳腺癌的發病危險性。
飲酒者:酒是一種促癌劑,大量飲酒同樣增加乳腺癌的危險,與非飲酒者相比,乳腺癌風險增加11%。
此外,電離輻射,藥物(化療藥物、避孕類藥物等),缺乏體育鍛煉,從事美容業、藥物制造等職業的婦女乳腺癌的危險性升高。
捍衛乳房三部曲
普查是乳腺癌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的基礎,對于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高危婦女尤為重要。常用的普查方法有乳腺自我檢查、臨床乳腺檢查和鉬鈀攝片,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鉬鈀攝片。
乳腺癌早期發現的指導原則:
1997年美國癌癥協會制定了乳腺癌早期發現的推廣原則——18-35歲:每月一次乳房自我檢查,1年一次臨床體檢。
35-49歲:每年1次臨床體檢和乳腺X線檢查,高危婦女請向醫生咨詢是否需要在35歲開始普查。
50歲以上:每年1次臨床體檢和乳腺X線檢查,每月一次乳房自我檢查。
嚴重高危婦女的指導原則:
乳腺癌的嚴重高危婦女是指有明顯乳腺癌家族遺傳史傾向,一級親屬絕經前患乳腺癌以及有乳腺癌相關基因陽性的婦女。另外,既往有乳腺癌、乳腺導管內癌、小葉原位癌、或不典型增生者亦列入此類。
嚴重高危婦女的乳腺癌監測方法:
乳房自我檢查,從發現高危因素起,每月一次;定期臨床體檢,從發現高危因素起,4-6個月一次;乳腺X線檢查,從35歲起,每年1次;乳腺磁共振成像,必要時每年1次。
下一篇:宮頸癌成女性第二殺手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產褥期常見的特殊癥狀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