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孕婦該不該做新生兒“溶血”檢查,因為方舟子的炮轟,成為最近熱門話題。在過度診療問題普遍存在的情況下,難道孕婦做“溶血”檢查又是一項浪費錢的把戲?專業醫生表示,雖然新生兒溶血病發生率不高,但胎兒可出現貧血、肝脾腫大,以及新生兒黃疸等問題,嚴重的甚至威脅生命,為讓孩子健康出生,常規檢查還是有必要的。而且,檢查很簡單,只要查血型、做B超,就能及時發現問題,盡早干預。
發病
ABO血型溶血占八成
新生兒溶血病,簡單說就是母嬰血型不合所致。暨南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宋元宗介紹,如果母親體內的胎兒與母親的血型不同,母親的身體就相當于被“致敏”,啟動免疫系統,則產生排斥嬰兒血型的抗體,抗體結合在胎兒紅細胞的表面,導致溶血,胎兒就會發生溶血癥。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肖作源介紹,人類血 型 系 統 有26個 ,中 國 人ABO、Rh血型系統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最常見,ABO血型不合占85%左右,Rh約為14%。ABO血型溶血,母親多為O型血,嬰兒為A型、B型和AB型;Rh血型溶血,多表現是母親為Rh陰性,嬰兒為Rh陽性。
肖作源還談到,雖然母嬰ABO血型很常見,真正出現溶血病的幾率較低,因為胎兒紅細胞A或B抗原位點少,僅為成人的1/4,抗原性較成人弱,反應能力差,故發病ABO血型不合的較少。
Rh血型溶血多發生第二胎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新生兒專科麥友剛副教授說,ABO血型的溶血癥多在第一胎發生,因自然界AB血型物質很常見,O型血的女性在懷孕前就產生天然的抗體,懷上A或B或AB血型的孩子,很容易就會出現溶血。
如果O型血(萬能受血者)的母親在生育前輸過A或B或者AB血型,或者有過流產史(母親產道破損,被打掉胎兒的血液進入體內),母親被“致敏”后,產生抗A或B抗體,那么第一胎出現新生兒溶血病的幾率更大。
至于Rh血型,麥友剛說,因為是“熊貓血”,當母體第一次接觸產生抗原的時間很慢,等抗原進入胎兒體內時,差不多已經要分娩,可以很快脫離不利環境。所以Rh陰性血型的母親懷第一胎出現溶血的情況很少見,除非母親曾經輸過血,提前接觸到Rh陽性血。肖作源補充說,漢族Rh陰性人群低于0.5%,而我國的少數民族該血型占人群比例高一些,有5%以上。
癥狀
Rh溶血后果遠重于ABO溶血
溶血病的癥狀表現為兩個極端,輕的有時可以被忽視,重則卻可要命。Rh血型引起的溶血比ABO不合引發溶血的后果嚴重不少。Rh血型不溶合的胎兒,出生時全身水腫,皮膚蒼白,常有胸、腹腔積液,甚至出現“核黃疸”,即膽紅素腦病,是由于紅細胞破壞后產生的一種名為膽紅素的物質進入了大腦所致,這是最嚴重的后果,會有智力低下,甚至胎死腹中。
宋元宗說,ABO不合出現溶血,一般癥狀都較輕,最常見的癥狀就是新生兒黃疸。因為嬰兒體內來自母親的抗體每天在消耗,所以癥狀會逐漸好轉。
干預
多次不明原因流產要注意
據了解,因為嬰兒遺傳物質的選擇無法控制,提早了解遺傳狀況是關鍵。如果丈夫是A、B或者AB血型,妻子是O血型,以及妻子是Rh,這些有血型基礎的都要注意。
另外,有過不明原因流產經歷的女性,特別是懷孕中后期流產、胎死腹中的要注意,麥友剛介紹,“我接收過一個患者,曾經流產5次,到醫院,第6個又胎死腹中,檢查發現患者是Mn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屬于罕見血型”。
產前檢查可發現蛛絲馬跡
方舟子說,國外都不查“母嬰ABO血型不合”,因為產前實際上查不出來,查出了也無藥可預防。麥友剛根據多年臨床經驗說,溶血病在懷孕期間還是會露出一些馬腳的,比如胎兒貧血、水腫胎。
而且隨著胎齡的增加,新生兒溶血癥的發生的機會和嚴重程度會隨之增加。嚴重溶血癥,麥友剛說,可提前分娩來補救,如果羊水中膽紅素濃度明顯增高,孕周大于33周,可考慮此方法。
新生兒溶血病的產前診斷
1.對Rh陰性的孕婦在妊娠12-16周、28-32周和36周時,檢測其血液中有沒有抗D及抗E等抗體。
2.B超能查出有沒有胎兒水腫,胎兒有沒有腹水,以及孕婦有沒有羊水過多等情況。
夫妻血型不必過于擔心
新生兒溶血癥既然是夫妻血型不合造成的,那么是否每個人都要跟血型相同的人結婚呢?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必須血型相同才能結婚。夫妻血型不合現象很普遍,但專家表示,真正導致嚴重后果的不多,而且該病一般都能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幾乎都能治愈,不會對孩子未來的健康造成影響。
“退黃”中藥只能輔助
黃疸是新生兒溶血病最常見的癥狀,溶血病是引發新生兒黃疸的一種常見的原因。麥友剛介紹,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且逐漸加重。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輕微癥狀,治療主要采用藍光照射,破壞膽紅素。宋元宗表示,這種物理效果通常比較理想,此外還可以使用些退黃藥。至于廣東人熱衷的中藥,宋元宗和麥友剛均認為,最多只能起輔助作用,不建議用。另外,麥友剛還提及,本地多見的“蠶豆病”也可引發黃疸,有家長誤給孩子吃黃連、臘梅花等中藥,不僅不能退黃,甚至可加重病情。
南方日報記者 李劼通訊員 溫志勤 王海芳
下一篇:新生兒腦癱的具體表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兒先天性畸形盡早整形修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