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朵朵爺爺坐在沙發上正看報紙,看著看著就發起了議論:“這些家長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拿孩子的生命冒險?”朵朵爸接過報紙一看,是一條關于破傷風的新聞:“我院今年收治多名破傷風患兒”。于是朵朵爸不解地問:“爸,這怎么了?”
“破傷風那是多早以前的病啊,是我們生你那會兒常見的,現在多少年都沒聽說了。報上說這些人都是自己接生得上的,不應該呀!”朵朵爺爺嘆氣道。“他們還是怕花錢吧?!?/p>
“唉!國家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宣傳。”“嘿嘿,要是能報銷生孩子的費用就更好了?!倍涠浒中χf。
“不管怎么說都應該去醫院?。∩⒆邮谴笫?,怎么可以如此輕率!”朵朵爺爺很憤慨。
引起破傷風的病菌叫破傷風桿菌,這種病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新生兒破傷風是指破傷風桿菌從新生兒的臍部侵入,在傷口中繁殖產生毒素,引起中樞神經中毒性損害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新生兒破傷風是威脅兒童健康的一種主要疾病。目前我國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病例主要集中在衛生條件較差的鄉鎮,城市中因采取科學的接生方法而杜絕了此病的發生。
從俗稱看破傷風的3 個特點
在解放初期,新生兒破傷風是導致我國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破傷風民間俗稱“臍風”、“鎖口風”、“七日風”。俗稱形象地表明了新生兒破傷風的特點。
特點一,由新生兒肚臍部感染引發。
特點二,首發癥狀是口張不開,吃奶困難。
特點三,潛伏期3 ~ 14 天,多為4 ~ 7 天。
新生兒破傷風的癥狀
早期癥狀:煩躁哭鬧,口張不大,吃奶困難。
病情發展時:牙關緊閉,口角上牽,表情類似“苦笑”,或者有陣發性痙攣、抽搐(也稱抽風)。
病情嚴重時:口唇青紫,窒息。
典型癥狀:抽搐發作時寶寶神志清楚。任何輕微刺激,如聲音、光亮、震動等都能引發抽搐。
非典型癥狀:多數會發熱,但也有低熱或不發熱的情況。
新生兒破傷風危險嗎
新生兒破傷風最早可在出生后2 天,最晚可在出生后14 天以上發病。發病越早,病情越兇險,病死率也越高。病情的嚴重程度一般與幾個因素有關:
● 潛伏期。潛伏期是指從出生到病情發作之間的時期。潛伏期越短,發作時越兇險。
● 抽搐的發生。抽搐發生得越早,病情越重。
● 抽搐的頻率及程度。抽搐發作越頻繁,持續時間越長,病情越嚴重。
新生兒破傷風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如搶救不及時,抽搐的次數會越來越多。發作時間過長對大腦的中樞神經會造成損害,即使存活智力也會受到影響。
新生兒破傷風能預防嗎
導致新生兒破傷風的主要原因是分娩時臍帶消毒不徹底。在剪斷臍帶時,接生人員的手或使用的剪刀等用品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嚴格,破傷風桿菌將從臍部侵入引發感染。
雖然新生兒破傷風是一種嚴重疾病,死亡率很高,但卻是完全可以預防的。
● 準媽媽可以注射破傷風疫苗。
● 選擇正規醫院分娩,不在沒有行醫資格的小醫院或在家自行分娩。
● 如遇急產來不及,拿一把剪刀在火上燒紅或用酒精擦洗后再使用,并讓臍帶殘端多留4 ~ 5 厘米,情況穩定后必須趕去醫院讓醫生給新生兒臍帶重新消毒。
你知道嗎
新生兒破傷風的危險期大概是在發病后10 天左右。由于破傷風毒素與神經細胞的結合是暫時的可恢復的,如能度過這段時期,就可以痊愈而不會留有后遺癥。
發生了新生兒破傷風該怎么做
1.立即去醫院
破傷風桿菌侵入新生兒體內,一般不會馬上出現癥狀,有3 ~ 4 天潛伏期,多為4 ~ 7 天,因此常被忽略。一旦出現新生兒破傷風,就要立即送到醫院治療。一方面是因為此病死亡率高,另一方面患病的寶寶也需要在設施良好,具有避光、隔聲條件的環境里治療。
2.重視護理
護理時應注意:
● 患病寶寶必須放在安靜、避光的環境中,盡量減少刺激以減少抽搐發作。
● 采用側臥,及時清理口鼻分泌物,防止寶寶因吸入分泌物而窒息。
● 抽搐時要注意保護舌頭。
● 保持衛生清潔,預防皮膚感染。
溫馨提示
關于新生兒破傷風的3 個重要提醒
1. 普通方法殺不死破傷風桿菌。
破傷風桿菌抵抗力強,普通消毒藥物對它根本沒有作用,即使把剪刀放在火上烘烤、在水中煮沸或用酒精擦拭后,細菌仍然存在。這種細菌必須經過高溫煮沸1 個小時,或在高壓蒸汽中停留5 分鐘,或在1%升汞溶液中浸泡2 ~ 3 小時,或在5%石碳酸溶液中浸泡10 ~ 12 小時,才能被殺死。因此就算遇到急產,也應該在母嬰安頓后帶嬰兒趕到醫院進行消毒,徹底殺死破傷風桿菌。
2. 接生方法關系患病幾率。
胎兒通過臍帶和胎盤與母體連接,進行營養和代謝物質的交換。肚臍這個部位的血管比較豐富,如果消毒不嚴,破傷風桿菌很容易侵入人體。在解放初期,新生兒破傷風的死亡率非常高,曾居第一位。現在醫院采用嚴格消毒,在無菌的環境里操作的方法接生,新生兒患破傷風的病例極為少見。
3. 自行接生風險太大。
有的父母自認為有接生經驗而在家生產,或去沒有行醫資格的診所生產,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剪刀剪斷臍帶,這是在拿孩子的生命冒險。母親十月懷胎不容易,千萬不能抱有僥幸心理而使自己和寶寶都處于高風險情況中。
下一篇:如何預防新生兒細菌性感染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產后睡眠宜注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