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亂用“護理液”沖洗陰道會打破陰道內生態環境平衡,不僅沒有治療效果,還會越洗越癢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區煦東
不少女性有一種難言之隱——陰道炎,也有不少女性相信那句廣告詞——“洗洗更健康”,因此,她們除了經常使用“消炎護墊”外,還會購買一些護理液、清潔液來清洗外陰,沖洗陰道。婦科專家認為,這種洗法,不僅沒有消炎殺菌的作用,反而還會將外面的細菌“洗”進陰道里面,越“洗”越不“潔”,越不“潔”越要“洗”,最終形成一個“潔陰”怪圈。專家提醒,亂用“護理液”,會打破陰道內的生態環境平衡,破壞陰道自凈功能,不僅沒有治療效果,還會導致白帶越洗越多,外陰越洗越癢。
文/廣州日報記者黃蓉芳 通訊員黃賢君
陰道炎病因
致病微生物侵害和條件致病菌繁殖
“每個女性的陰道里都有一道防御的屏障,這道屏障就是陰道內的生態環境。”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區煦東介紹,陰道內的生態環境主要由陰道內的寄居菌群和免疫系統(免疫抗體、白細胞等)構成,并且兩者達到平衡。
“導致陰道瘙癢的主要原因是陰道炎。”區煦東介紹,陰道炎的產生,從致病途徑來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外界侵入力強的致病微生物的侵害,如滴蟲、念珠菌、淋球菌等;一種是陰道內條件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如體內雌激素下降、陰道內pH值改變、頻繁性交(性交后陰道pH值可上升至7.2并維持6~8小時)、長期使用抗生素、機體免疫力低下等,都會導致陰道內的優勢菌——乳桿菌被抑制甚至消失,使得陰道內其他細菌微生物大量繁殖成為優勢菌,從而形成條件致病菌導致的陰道炎。
從藥物治療的效果來說,陰道炎又可分為特異性陰道炎和非特異性陰道炎。特異性陰道炎是指滴蟲性陰道炎、念珠菌病陰道炎、淋病等。
非特異性陰道炎是指沒有某一種特定的藥物可以治愈的陰道炎癥,這一類陰道炎多數是由于陰道內生態環境受到破壞,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調,導致某一種或某幾種條件致病菌大量繁殖而造成的陰道炎,如細菌性陰道病、衣原體支原體陰道炎、老年性陰道炎等。
藥物治療
致病原因不同 使用藥物也不同
“不同原因引起的陰道炎,使用的藥物也不同。”區煦東說,例如,陰道內的正常pH值是在3.8~4.4之間,而毛滴蟲適宜在pH值5.2~6.6的潮濕環境中生長,在pH值5以下或7.5以上的環境中則不生長。因此,滴蟲性陰道炎患者的陰道pH值往往在5.0~6.5之間,這時,醫生一般會使用酸性的高錳酸鉀溶液或醋酸溶液沖洗陰道,以求把陰道pH值降低,抑制毛滴蟲繁殖,同時使用滅滴靈殺滅毛滴蟲。
又如,患有念珠菌(假絲酵母菌、霉菌)性陰道炎,一般會用碳酸氫鈉溶液浸洗外陰部,并在陰道內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抹洗,以提高陰道內的pH值,來抑制念珠菌的生長,同時在陰道放置治療霉菌的藥物。
對于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調所導致的細菌性陰道病,由于陰道內乳桿菌減少甚至完全受抑制而不能生長,陰道內的pH值升高至5.0~5.7之間,一般會使用抗厭氧菌藥物(例如甲硝唑)和大環內脂類藥物治療。
區煦東特別強調,目前國內外生產的“女性護理液”pH值通常都在4.0~4.5之間。選用時必須留意其pH值,以免使用不當,抑制乳桿菌生長,導致陰道內條件致病菌生長,最后形成細菌性陰道病。
專家釋疑
越洗越癢 只因破壞了陰道內生態環境
區煦東說,很多女性因為備受陰道炎帶來的瘙癢的困擾,經常用所謂的“護理液”、 “清潔液”來沖洗外陰和陰道,有的甚至用手指裹著毛巾擦洗陰道,有的則長期使用“保健”、“消毒”、“清潔”護墊,結果陰道炎不但沒有治好,反而覺得外陰和陰道老是瘙癢不適。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正是這種不斷清洗和沖洗,破壞了外陰和陰道內的生態環境。
首先,反復清洗改變了陰道內的pH值。正常女性的陰道內的pH值是在3.8~4.4之間,因為在這種pH值環境下,最適合陰道內乳桿菌的大量繁殖,同時陰道黏膜細胞也會分泌更多的糖原以供乳桿菌生長,而其他寄生的條件致病微生物就受到抑制,這樣就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鏈。然而,陰道內pH值改變以后,正常陰道內菌群分布相互制約關系遭到破壞,導致陰道內條件致病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造成陰道炎。比如,如果用pH值在6.8~7.0之間的水沖洗陰道,陰道內的pH值就會從4.0左右升高到5.2以上,正好適宜毛滴蟲生長繁殖;又如,如果用pH值大多在4.0~4.5之間的“護理液”、“清潔液”反復沖洗陰道,陰道內的pH值就會有利于念珠菌的生長。
其次,盲目地使用藥物洗外陰或沖洗陰道,容易將致病菌帶進陰道內,使得有強烈侵入性的淋球菌、酵母菌、滴蟲等致病微生物乘虛而入,發生本不該發生的嚴重的陰道炎、宮頸炎。
第三,如果因為洗外陰和沖洗陰道發生陰道炎甚至宮頸管炎后,子宮頸管和陰道壁因為受到致病微生物的侵害,從而發生組織充血,大量滲液,陰道內的分泌液(白帶)也會增多。
第四,人體皮膚(包括外陰部位的皮膚)的pH值在5.0~5.6之間,而外陰小陰唇內側的黏膜、尿道口至陰道口周圍的黏膜的pH值大約是5.0左右,如果長期使用pH值3.5~4.5的溶液洗滌外陰部,不但會將皮膚、黏膜表面起保護作用的油脂膜和酸性膜洗掉,使局部皮膚、黏膜失去滋潤和保護作用,同時,也會使得局部皮膚的寄生菌和致病菌得以大量繁殖。同時,由于外洗溶液造成pH值過低,還容易導致皮膚、黏膜敏感。“當皮膚、黏膜感覺瘙癢時,人們又會再次使用外洗液洗滌,因為有一些溶液含有薄荷成分,讓人洗了之后有短暫的涼快和愜意的感覺。時間一長,就像上癮一樣,越洗越癢,越癢越洗。”
專家提醒
外用藥物泡浸或洗滌外陰根本沒用
區煦東指出,還有的女性喜歡用外用藥物泡浸或洗滌外陰部。其實,藥物的作用并不能進入陰道內,根本起不到治療陰道炎的作用。因為陰道口雖然是通向外界,但陰道的前后壁是相互緊密相貼、“密不透液”的,藥液根本滲透不進陰道。“即使是在游泳、潛水時,水下的水壓非常高的情況下都不能把水壓進陰道內,何況是普通的清洗?”他說,外洗藥物使用不當,不但沒有治療效果,反而會造成外陰部皮膚過敏,發生瘙癢。
“因此,如果發生外陰或陰道瘙癢,必須查清是什么原因、什么病菌造成的,對癥治療,才能治愈。”他還提醒,女性長期使用“護墊”(特別是帶有藥物的“護墊”)、穿緊身化纖厚內褲以及肥胖,都有可能使陰部局部溫度和濕度增加,適合念珠菌大量繁殖引起感染。
下一篇:警惕:這4種胎位易導致難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未婚媽媽產后病危,男友抱走孩子失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