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如果孩子是早產或低體重兒,且曾有缺氧、感染、高膽紅素等情況,一定要按醫師的囑咐,帶孩子回醫院進行觀察生長發育。因為,這類孩子是腦損傷的高危者,早日發現,在出生三個月內及時治療可完全康復。
臨床個案:
南下廣州打工的王小姐一年前誕下一個早產男嬰,孩子出生時體重不足1200克。出院前,醫生反復叮囑王小姐要定期帶小孩回醫院進行生長發育的追蹤跟進,但王小姐見小孩能喝能睡,覺得應該沒什么問題,便把這事給淡忘了。一年后,醫生告知王小姐一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孩子成了腦癱兒。
醫師解析: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康復科主任常燕群博士介紹,腦癱是腦損傷的一種。嬰兒發生腦損傷多由早產、低體重兒、缺氧、感染、高膽紅素血癥等引起。此外,遺傳性疾病也是導致腦損傷的因素之一。腦損傷患兒可發生中樞性運動障礙、智力低下、癲癇、視聽障礙等,影響孩子終生。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是早產或低體重兒且曾有缺氧、感染、高膽紅素等情況,一定要按醫師囑咐定期上醫院做檢查,早日發現問題早日干預,絕大多數孩子可以完全康復。
發育遲緩是腦損傷信號
腦損傷的患兒有發育滯后問題,因而對上述有腦損傷風險的孩子,家長能從他的發育狀況看出端倪。
常燕群解釋道,嬰幼兒的運動發育規律為“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2個月寶寶在俯臥位時可以稍稍抬起頭;4個月時會從仰臥翻身為俯臥;5個月能從俯臥位翻身為仰臥位,扶腋下能站直;6月時,寶寶能坐穩;7個月時會翻滾;8個月會爬,自己能坐起來躺下去;9個月扶著想走,能獨立站一小會兒;10~11個月時能自己由坐位站起來,已能扶著小車邁步;12個月時開始蹣跚學步。
如果你的孩子在該月齡沒達到標準,就得引起重視。此外常燕群提醒:“孩子的頭圍小或增長慢、囟門小或閉合早,眼睛不追移動物品,對聲音刺激的定向反應差,3個月以上仍經常握掌,6個月后扶站時下肢交叉或足尖著地,10個月不能用手指捏東西等,都提示有腦損傷或腦癱,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三月齡內干預
腦損傷可康復
腦損傷雖然有嚴重后果,但早日干預能獲得良好效果。常燕群表示:“如果從出生后3個月內對患兒開始干預,能充分利用嬰兒的腦潛能、可塑性,絕大多數患兒可完全恢復,不留后遺癥”。
臨床上,干預的方法主要是為循序漸進式的綜合感覺刺激,父母也可以通過撫摸等方式刺激孩子的感官發育,幫助患兒康復。常燕群發現,部分患兒父母對感覺刺激、功能訓練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過分相信打針吃藥。這是不正確的。常燕群建議,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與康復期的患兒進行以下互動:
視覺訓練:父母用鮮艷的玩具和笑臉,引導孩子向各個方向注視,對視覺追蹤不好的患兒更應加強這方面訓練。
聽覺訓練:父母說話的聲音是最好的聽覺刺激。對聽覺定向反應不好的患兒,可加帶響玩具或放有豆子的塑料瓶等進行聲音刺激。
爬行訓練:這是腦損傷康復的重要方法,可有效促進爬行動作出現,糾正錯誤運動姿勢、調節肌張力、改善感知覺。
按摩:家長可以用溫暖的手撫觸嬰兒全身的皮膚,加上輕柔按摩能促進腦損傷康復。
信息時報訊記者 李楠楠 通訊員 彭文斌 林惠芳
下一篇:新生兒發燒用酒精降溫有4害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精心呵護“黃疸”患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