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先天性巨結腸是一種常見的小兒消化道發育畸形,發病率約1/2000-5000。主要表現有:出生后不排胎糞或糞排出延遲、腹脹、嘔吐、貧血、消瘦、腹部膨大、可見粗大腸型等。新生兒巨結腸如不及時治療,將危及患兒生命。
以往治療先天性巨結腸,都采用腹部手術切口與會陰切口相結合,患兒損傷大,恢復也慢。經肛門I期根治術損傷小,已治療超過500例的患兒中,絕大多數在術后一周內痊愈出院。其具體方法是:經患兒的肛門部進行手術,自直腸肌鞘內解剖游離出病變結腸并將其切除后,將近端健康結腸與肛門斜行吻合,以有效防止吻合口狹窄,降低術后小腸結腸炎的發生率;保留部分直腸前壁,以維持排便反射功能;切除腹膜外肌鞘,殘留一定長度的前壁肌鞘,以改善殘留直腸的排空功能;對肛門的上部進行處理,防止出現大便失禁。該手術具有的優點是:腹部無切口、無瘢痕、損傷小,患兒進食早(麻醉清醒后即可進水)、恢復快;手術損傷小,使得患兒的手術年齡提前至嬰兒和新生兒期,有利于患兒正常排便功能、習慣的較早形成;全部手術都在腹腔外進行,腹腔內干擾小、無污染,各種術后并發癥明顯減少。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小兒外科 高亞教授
下一篇:新生寶寶患鵝口瘡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第一次生病母乳性黃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