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先天性斜頸俗稱“歪脖”。現代醫學認為此病多與產傷、血腫以及胎兒頭位不正或胎頭在子宮內位置處于歪斜狀態等有關,具體原因尚無定論。其表現主要是頸部有腫塊,摸上去像一根繃緊的繩。
先天性斜頸的新生兒由于頭部受到長期的牽拉,面部向患側生長較慢,因而使顏面與頭顱兩側不對稱。患側的顏面變得較扁而短,健側的顏面較長而圓。此時頸椎發育也不對稱,甚至發生智力發育障礙。
有的患兒開始時癥狀不明顯,不易發現。因此,新生兒的家長應在孩子出生數日后仔細檢查孩子的頸部是否有腫塊,另外,如果發現孩子的頭部總喜歡偏向一側,如勉強轉動撥正,并很快轉回原位,也應引起警惕。
小兒先天性斜頸的治療越早越好,它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區別。對于1~3個月的嬰兒,由于發現早、病程短,患側的胸鎖乳突肌尚未攣縮而形成僵硬塊物,可用手法按摩(由專業大夫操作)。若手法等治療方法在1年左右仍未見效,畸形明顯,頸部旋轉活動減少,臉部出現畸形,或頸部肌肉硬而粗短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適應證年齡1~7歲,無其他合并癥,如急慢性感染。
●治療常規全麻下手術,術后頸椎牽引、拆線后需要矯形支具,術后第二天拔除引流換藥一次,術后第四天換藥一次,如無特殊情況7天后拆線。
●出院標準切口愈合,斜頸畸形矯正或部分糾正,顏面可仍不對稱。平均住院天數為10天。
下一篇:新生兒斜頸的治療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預防新生兒淋病性眼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