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專家小傳
趙揚玉,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常務副主任、產科主任,在產科危重癥治療方面經驗豐富
郭紅燕,主任醫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副主任、婦科主任,擅長婦科惡性腫瘤、慢性盆腔痛診療及微創治療
熊光武,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副教授,擅長婦科惡性腫瘤臨床診治、婦科內鏡及微創治療
●產后為啥手指痛
上海讀者李女士問:我今年30歲,現在產后3個月,最近雙側無名指的關節早晨發僵,彎曲時有響聲,活動一會兒能緩解,另外右手大拇指根部疼痛。產后沒有明顯受風、受累,現在哺乳期,不能吃藥,請問有沒有好的辦法治療?
答:妊娠期分泌的松弛素會導致關節松弛,引起關節腫脹等不適,一般產后半年內可以恢復。產婦應注意休息,產后不要過早勞動,尤其應注意哺乳和抱嬰的姿勢,以避免加重關節損傷。疼痛嚴重者可以采取局部理療或應用止痛藥。產后6個月仍不好轉或癥狀進行性加重者需要做風濕疾病相關的篩查,包括血沉、類風濕因子、免疫球蛋白、X線檢查等。如果明確診斷為類風濕等疾病,需要藥物治療,應選擇在哺乳期可安全使用的藥物。
●絕經后為何又出血
山西讀者張女士問:我今年60歲,52歲絕經,56歲來過一周的月經,那次和以前來月經的時間、顏色都一樣,去醫院做了診斷性刮宮和病理檢查,結果都沒問題。這兩年我補充了雌激素,最近又來了一次月經,量比較小,顏色較深,做了B超檢查、宮頸刮片檢查,結果都正常。請問這種情況該怎么處理?能補充雌激素嗎?
答:一般進行雌激素補充治療的患者要符合以下幾點:年齡小于60歲,絕經時間短于10年,用藥前需要檢查和排除子宮內膜及乳腺的異常。絕經后出現陰道出血,一定要除外宮頸和子宮內膜的病變。本次出血可能與補充雌激素有關。由于您已經做了B超檢查、宮頸刮片,結果都正常,若子宮內膜厚度小于4毫米(雙層),可以觀察3個月再復查;若子宮內膜厚度大于5毫米(雙層),應考慮做宮腔鏡檢查和分段診刮術。
●月經紊亂怎么調
浙江讀者馬女士問:我今年35歲,初潮13歲,從青春期開始就月經不調,每個月斷斷續續出血10~20天,27歲吃中藥后生育一健康男孩。現在月經仍然不正常,基礎體溫一直都低,沒有體溫高峰,醫生說我不排卵。我現在想懷二胎,請問如何調月經?
答:對這位患者來說,調月經不是目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排卵。患者可能是多囊卵巢綜合征,如果有迫切的生育要求,建議到正規醫院的生殖中心進行血激素檢查及超聲排卵監測,然后通過促排卵治療來解決月經及排卵問題。若不是為了生育,可以口服避孕藥物(達因35)調經,或者采用后半周期療法來調整月經。具體方案和注意事項需要咨詢專科醫生。
●天然雌激素會導致血栓嗎
遼寧讀者王女士問:我今年56歲,更年期癥狀比較重,經常煩躁、失眠,伴有骨質疏松,血壓高,一般135/90毫米汞柱。服用“莉芙敏”半個月,血壓更高了,癥狀也沒緩解,請問還能繼續吃嗎?我聽說雌激素會引起動脈血栓,這個藥會引起血栓嗎?
答:“莉芙敏”不是“雌激素”,是“植物藥”,所以不能當作天然雌激素來看待。進行雌激素補充治療,一般要求患者年齡小于60歲,絕經時間短于10年,有明顯的更年期癥狀,用藥前需要檢查和排除子宮內膜及乳腺的異常。“莉芙敏”通常不會導致動脈血栓,可以繼續服用。引起血栓性疾病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吸煙、高血壓、高血脂癥、糖尿病等,因此在補充雌激素之前要對身體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如果您的檢查都合格,可以考慮服用小劑量的雌激素、孕激素來改善更年期癥狀。
●宮頸癌術后咋防復發
山東讀者王女士問:我今年33歲,2012年查出宮頸癌前病變,做了宮頸錐切手術,術后每半年查一次TCT,結果都是輕度炎癥,未見癌細胞。今年3月檢查發現TCT正常,但HPV陽性,用了3個月的保婦康栓,7月再次做了HPV檢測,發現轉陰了,請問我該怎么預防病情惡化?此外,我丈夫是否需要做病毒篩查?
答:TCT是“新柏氏液基細胞學檢測”的簡稱,HPV是人乳頭瘤病毒。按照宮頸癌前病變指南的建議,您的情況需要間隔半年復查TCT、HPV,若結果無異常,可以每年常規進行TCT檢查。連續3次正常后可選擇每年1次的細胞學檢查,必要時做陰道鏡隨訪。您的丈夫無需進行病毒篩查。
●陰道炎老犯如何去根
山東讀者魏女士問:我今年40歲,8年來經常患霉菌性陰道炎,經常外陰瘙癢,每次用栓劑自治。我去醫院查了,血糖不高。請問陰道炎為啥老犯?如何去根?
答:霉菌性陰道炎是一個容易復發的疾病,因為真菌是條件致病菌,它可以在女性陰道、外陰以不致病的形式潛伏定居下來,一旦有適宜的生長條件就可以興風作浪。所以首先應該從衛生習慣上來預防,建議穿純棉內褲,每日換洗,洗后要在通風、朝陽的地方晾干,非經期不要使用衛生護墊。如果每年發病超過4次,應該延長療程,而不是等到犯病才用藥,每次需要按療程用藥,至少連續用藥(局部陰道用藥或者口服抗真菌藥,每周一次)3~6個月,可以減少復發幾率。另外,性伴侶可能感染真菌而無癥狀,需要同時治療。
●子宮肌瘤該不該切子宮
河北讀者張女士問:我今年46歲,有小孩。6年前做了子宮肌瘤剔除術,肌瘤5.0厘米,那以后月經特別多,后來戴了曼月樂,月經少了,但一直有腰痛、下墜感,不能運動。現在又長了肌瘤,一個2.0厘米。請問如果把子宮切了,能緩解嗎?有更好的辦法嗎?
答:如果是單發的2厘米非黏膜下肌瘤,月經也不多,可以不用手術,只需觀察它的變化。患者目前的癥狀應該與肌瘤無關。建議進行慢性盆腔痛相關檢查,若考慮與曼月樂有關,建議取出。之后觀察月經情況,若仍異常,則建議檢查激素及子宮內膜等,以了解是否為更年期子宮異常出血,并進行相應治療。此外,腰痛還需要排除腰肌勞損及腰椎疾病等。
●月經前為什么腹痛
浙江讀者向先生問:我夫人40歲,26歲生了健康女孩,30歲做過一次人工流產。4年前開始,她每次月經前半個月就會出現右下腹和腹股溝疼痛,一來月經就緩解了。她做過腹部和婦科的B超、CT,都未見異常。現在月經基本規律。請問這是怎么回事?
答:建議患者做個全面身體檢查,如果確實沒有器質性病變,可能為經前期綜合征。經前期綜合征是指月經前周期性發生的影響婦女日常生活和工作、涉及軀體神經及行為的癥候群,月經來潮后可自然消失。典型的經前期綜合征癥狀出現于月經前1~2周,逐漸加重,至月經前最后2~3日最為嚴重,月經來潮后迅速減輕直至消失。可以考慮心理疏導、調整飲食,建議高碳水化合物飲食,限制鹽,少喝咖啡,補充維生素E、維生素B6和微量元素鎂。如無緩解,建議到婦科就診。
●生完孩子痛經會好嗎
湖北讀者王女士問:我從初潮時就開始痛經,去醫院查過,沒發現異常。3年前我生了小孩。我聽說生完孩子痛經就好了,可我怎么還是痛經呢?
答:您的情況可能屬于原發性痛經,目前原發性痛經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機制并未完全明確,可能與前列腺素合成與釋放異常、子宮收縮異常有關。陰道分娩后宮頸管得到擴張,經血流暢,只有一部分患者的原發性痛經可能得到緩解。您需要做全面的身體檢查,除外器質性病變后可以使用藥物治療,臨床應用口服避孕藥有效率大于90%、前列腺素抑制劑有效率約80%,如果近期無再次懷孕的計劃,可以考慮放置宮內節育器。
●外陰營養不良咋治
北京讀者吳女士問:一個女性親戚今年30歲,3年來外陰有白斑,感覺瘙癢,醫院診斷為“外陰白斑、營養不良”,開了外用藥,效果不好。月經一直正常,結婚了沒孩子。請問這個病有什么好的治療方法?平時該注意啥?
答:外陰硬化性苔蘚是以外陰、肛周皮膚萎縮變薄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最常見的外陰白色病變。目前病因不明確,可能與基因遺傳病、自身免疫疾病、性激素缺乏、局部營養不良有關,需要與增生性營養不良及混合性營養不良及其他外陰皮膚病(如白癜風、白化病)鑒別。如果確診為外陰硬化性苔蘚,患者應保持外陰清潔干燥,禁用刺激性大的藥物或肥皂清洗外陰,忌穿不透氣的化纖內褲,不要吃辛辣和易致敏食物。如果癥狀嚴重,應到婦科就診,遵醫囑使用局部或全身藥物,也可以考慮物理治療、手術治療。有些醫院開展了外陰白色病變超聲治療,治愈率達80%,也可供選擇。
●白帶特別多是啥病
黑龍江讀者龔女士問:我今年43歲,月經正常,結婚沒孩子,2008年做過一次人工流產(手術流產)。近1年來白帶特別多,呈蛋清樣或水樣,需要用衛生巾,沒有瘙癢、腹痛等癥狀,在當地做了白帶化驗、婦科B超、宮腔鏡都沒確診。請問我這到底是什么問題?如何治療?
答:女性陰道內常有少量分泌物,主要由陰道黏膜滲出物,宮頸管、子宮內膜及輸卵管腺體分泌物等混合而成,稱為“白帶”。正常白帶呈蛋清樣或白色糊狀,無腥臭味,量少。白帶的形成與雌激素有關。若發生陰道炎、宮頸炎或內生殖器組織癌變時,白帶會明顯增多,性狀改變或伴有臭味。患者已經做了白帶化驗、婦科B超、宮腔鏡,如果確定沒有炎癥、子宮內膜病變,建議完善宮頸TCT檢查。如果只是白帶量增多、沒有異味,婦科相關檢查均正常,可以考慮使用調整陰道菌群的藥物,也可以繼續觀察,無需特殊處理,注意每年堅持婦科體檢。(本專題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合作)
下一篇:什么檢查才是診斷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標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膀胱炎愛欺負女人怎應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