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顱腦影像學檢查是重要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方法。腦影像學檢查作為早產兒、高危兒基礎檢查,常常可以及時、早期的明確診斷,從而及時治療。同樣在疾病恢復期,腦影像學檢查也很必要,可客觀反映出腦損傷的轉歸情況,以引起家長和醫生的足夠重視。確實存在腦損傷明確,而臨床早期癥狀不明顯的情況,尤其早產兒腦損傷表現常常不典型,如果重視度不高,容易錯過最佳早期干預時期。
顱腦影像學檢查,目前常用頭顱B超、CT、MRI等檢查方法,各有優缺點。不同疾病、不同年齡段可以選擇最適宜的檢查方法。
生后3天的患兒,建議常規B超篩查,早產兒可按照醫囑定時復查。頭顱B超優點是無X線輻射,可床邊檢查、方便,檢查費用節省。對大腦中央部位的損傷分辨率高,一般新生兒住院期間,危重患兒最佳的顱腦影像學檢查是頭顱B超。
在B超檢查陰性,但臨床仍高度懷疑有顱內病變者,可進一步作CT或MRI檢查,借此可發現B超未能診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硬腦膜下出血、后顱窩等顱腦邊緣部位的出血,以及腦實質點狀出血以及旁矢狀區損傷等病變。因為CT有X射線,故一般推薦做MRI。早產、高危兒最佳復查時間段是糾正40周~48周。檢查出病變后,除了有進行性變化如腦積水等,不用多次復查,以免浪費和驚擾孩子。
本文摘自由作者鮑秀蘭授權的《嬰幼兒養育和早期干預實用手冊》一書
下一篇:除了父母外,其他家庭成員也可以幫助做早期干預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鬧死產子:生下健康寶寶 扛過7次手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