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依戀父母
目的:滿足孩子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培養孩子積極的情緒反應,建立安全的親子依戀關系。
方法:盡可能用母乳喂養孩子。母乳喂養不僅有益于孩子身體的生長發育,還可以使孩子通過哺乳時與媽媽身體的密切接觸,通過媽媽的語言、動作,體會到媽媽的溫暖和愛撫,增進母子間的感情交往。
盡量自己帶孩子。條件許可的話最好爸爸媽媽自己帶孩子至3歲,最好不要把孩子送到親戚家寄養或交給保姆撫養,也不要頻頻地更換保姆,致使孩子沒有相對固定的撫養人。
精心照料孩子。當孩子哭鬧時,要及時抱起他,撫慰他。當他餓了時,就喂他。大小便后及時換尿片,讓他保持干凈。經常擁抱他、親吻他、關注他,和他說話、一起玩耍。
在照料孩子的過程中,要避免自己情緒上的反復無常。如果父母對待孩子的情緒變化無常,態度忽冷忽熱,這對孩子良好的心境及生活習慣的培養都很不利,情感依戀關系也很難建立起來。
愛心提示:近年來國外普遍認為,要給孩子3種“營養”,這就是飲食、智力刺激和愛撫。飲食營養是維持身體健康和腦的正常發育,保證智力正常的基本條件。智力刺激包括孩子的視、聽、觸、嗅、味覺的感官刺激,運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等,它是開發孩子智力的另一種營養。愛撫指慈愛的感情和身體的撫摸與接觸,它是培養良好性格和道德品質的有益“營養”。
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撫養方式,直接對孩子的情緒和情感產生影響。如果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如孩子出生之后,爸爸媽媽精心地照料他,耐心地哺喂他,經常撫摸他,愛他,他和爸爸媽媽在一起能得到最大的舒適、安慰、滿足和安全,這樣孩子則會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感受到的是滿意、愉快、喜悅等。孩子在這一過程中逐漸體會到爸爸媽媽的存在是不可缺少的,明顯地表現出對爸爸媽媽特別親近,不愿意讓爸爸媽媽離開,形成了一種對爸爸媽媽的情感依戀關系。當有依戀之情的孩子需要安慰與愛撫時,爸爸媽媽能及時地予以滿足,孩子的依戀之情就會逐漸加深,并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孩子對爸爸媽媽有了安全的依戀,這使孩子從對爸爸媽媽產生的信任感逐漸形成自身的安全感,進而形成對這個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為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造就孩子高情商的基石。反之,如果孩子的日常生活得不到好的照顧,尋求安慰與愛撫的需要被忽視或拒絕,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則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如不滿意、痛苦、憂慮、恐懼和憤怒,他便會產生一種不安全感和焦慮的情緒,這一切將不利于他以后人際關系的發展。遲遲建立不起正常的情感依戀關系的孩子,對周圍的人和環境缺乏信任感,還會變得膽小和不合群。依戀缺失,嚴重的還會導致孩子冷漠、無情,對人易產生敵對情緒,最終影響孩子的情商,甚至有的孩子會出現反社會人格、品行問題和違法行為等。因此,要像重視飲食營養、智力開發一樣,重視愛對孩子發展的價值,注重對孩子情商的培養。孩子不能缺少爸爸媽媽情感上的溫暖與撫慰,這是建立安全親子依戀關系的必需條件。
下一篇:測試新生寶寶6種行為能力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豎抱看遠教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