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生后的最初幾天對代謝性疾病和血液性疾病應進行篩查。
體重 對大多數新生兒來說,生后頭幾日體重喪失5%~7%是正常且常見的。胎糞(一種粘性的墨綠色的東西,含有來自于吞咽的羊水中的胎毛和鱗狀上皮,以及腸分泌物)的排出,胎脂的脫落和臍帶的干燥均可引起一些體重喪失,但大多是由于排尿和不顯性失水引起。
臍帶 塑料臍帶夾應在24小時去掉以免對干燥的臍帶殘端造成過大的張力。每天用70%酒精涂擦臍帶殘端,以促進干燥,減少感染。臍部是感染侵入的最佳途徑,是細菌"殖民"的第一個部位,因此應每日觀察臍部是否紅腫或有否滲出。臍部也常常是為控制感染所選擇的細菌培養部位。
包皮 包皮環切一般都是應父母要求,很少有醫療上的指征。在未經包皮環切的男嬰中尿路感染的發病率增加,常被某些人用來作為包皮環切的指征。包皮環切一般在生后頭幾天在局麻下實施。但若有尿道口移位,尿道下裂或任何其他的陰莖或龜頭畸形,應延遲手術。因為包皮可在以后供作整形修補之用。如果有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家族史存在,或母親使用影響凝血機制的長效藥物,如抗凝劑或阿司匹林,應禁止手術。
皮膚 中毒性紅斑,最常見的新生兒皮膚損害,是一種良性的自限性的皮膚紅斑,可發生在生后一周內的任何時間,但最多見于第二日。常見于與衣服摩擦的手臂,腿,背部,面部少見。皮疹呈紅斑狀,中間有丘疹,丘疹可能會相當突出,丘疹內容物涂片賴特染色可發現有嗜酸性細胞。對嚴重病例,應尋找家族過敏史。如有家族過敏史,應避免使用洗劑,粉劑,香皂和塑料。
皮下脂肪壞死可發生在任何容易受到創傷或壓迫的骨性凸起部位,尤其是頭,頰和頸等分娩時使用產鉗的部位。損害處堅硬,孤立,分界清楚。損害可能穿破皮膚表面,流出清亮黃色無菌液體,壞死處可自行消散或用"壓力面圈"(pressue-doughnut)包扎后消散。
正常新生兒可出現輕度黃疸,但若在生后24小時內出現或足月兒的血清膽紅素濃度>12mg/dl(>205μmol/L)應引起注意(對早產兒和其他一些情況下,膽紅素濃度在較低水平時就應予以重視。
排尿 新生兒排出的第一次尿是濃縮的,常含有尿酸鹽,能把尿布染成粉紅色。生后24小時內不排尿,應作全面徹底的檢查。延遲排尿在男嬰多見,可能與包莖以及剛做完包皮環切術后龜頭水腫和腫脹有關。
排糞 每一個嬰兒應在24小時內排出胎糞。但在出生時有胎糞污染的嬰兒可能會延遲排糞。延遲排糞最常見的原因是粘稠胎糞的栓塞。
上一頁1234 下一頁下一篇:新生寶寶睡多久才算正常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新生兒天生具有哪些本領?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