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在門診中經常會接到家長的咨詢電話,說剛剛出生的小寶寶經常不明原因的哭鬧,過后一切正常。發作時家長感到非常不安,又無計可施,這該如何是好?
其實每一位新媽媽都會有這樣的煩惱,那就是剛出生的嬰兒會突然莫名其妙地哭起來。有時是在白天,有時是在夜晚,任憑大人哄、抱、走動,又哼又唱等十八般武藝用盡,都無法讓嬰兒平靜下來。這時,父母往往都很煩躁并一籌莫展,經常懷疑孩子有什么毛病。父母最好應知道嬰兒啼哭的原因和隨之而來的行為,這樣會更有準備面對和更好地照看嬰兒。
嬰兒為什么啼哭
眾所周知,嬰兒啼哭是一種普遍行為。過去30年,兒科專家對嬰兒的啼哭進行了專門研究,了解到嬰兒啼哭的原因和成人面對啼哭嬰兒的反應,改變了我們對嬰兒啼哭重要性的理解。
研究發現,嬰兒實際上在出生之前就開始練習啼哭動作,所以說啼哭是嬰兒的一種本能。這個說法看似簡單,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生理現象。這其中有嚎哭、尖叫、嗚咽和喘息聲,他們可緊閉雙眼,張大嘴巴,伸展或揮動手臂及握緊拳頭,以表達不滿、痛苦、無奈或郁悶的情緒。
每個嬰兒啼哭的時間各不相同,有的時間長些,有的哭得嚴重些。研究發現,一般新生兒啼哭得并不厲害,世界各國的嬰兒在出生頭幾個星期啼哭的頻率會穩步增加。這是正常現象,出生后2個月時是嬰兒啼哭發生的高峰時期。到了3~4個月后,啼哭會有不同程度的減少。這是嬰兒正常的成長發育行為的一個普遍規律。但這種啼哭會使初為父母者感到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應對。其實不必非常緊張,據文獻報道,新生兒一般每天會哭鬧1~2個小時,這也是他們為適應子宮外陌生環境的一種自我調整行為。
如何對待嬰兒啼哭
嬰兒啼哭時父母先不要慌張、煩躁,最好認真查看一下,嬰兒是否尿布浸濕?是否饑餓?是否不滿或身體疼痛?然后,根據哭聲來確定判斷嬰兒啼哭的原因,并及時給予相應的解決。比如,饑餓時的哭泣通常短促而低調,并高一聲,低一聲;疼痛和痛苦的哭聲通常突然發生,表現為哭聲長而高調,隨后有一個暫停和嘆息;如果哭聲尖銳和恐慌,則應高度重視衣被中有無異物纏住了嬰兒的手指或腳趾。
聽到嬰兒的哭聲后,父母先要解決最緊要的問題。除了針對問題所在給予相應處理,并可嘗試安慰療法,比如,輕輕抱起嬰兒放在搖籃中或者父母手臂中,輕輕拍打臀部和腰部,并對他們說話或唱歌。
預防嬰兒啼哭采取安慰、抱、走和哄的方法是很有效的,但也不總是這樣。當安撫無效并且嬰兒的啼哭變得令人無法忍受時,在確定無器質性病變或急需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可暫時走開一會兒,這樣收到的效果可能是讓人意想不到的,不妨一試。不管怎樣,忠告年輕的父母一定要牢記:千萬不要搖晃嬰兒!
如何對待嬰兒“莫名啼哭”
雖然前面提到,嬰兒在出生后幾個星期啼哭會有所增加,但大多嬰兒在3~4個月后就會減少啼哭時間。如果嬰兒既溫暖又干爽,也不餓也不困,尿布不濕,喂養良好,可卻用什么方法都不能止住他們的啼哭,就應考慮是嬰兒“莫名啼哭”,也就是人們所稱的“夜哭郎”。大約有20%的嬰兒會經常出現“莫名啼哭”,這往往給父母帶來很大的壓力,常常擔心嬰兒啼哭是腹痛所引起,似乎總是覺得嬰兒不停地哭鬧就是消化不良,不得不去請教兒科專家。然而,很多研究顯示,嬰兒暫時的啼哭增加只是正常發育行為,并不表示嬰兒身體不舒服或是飲食不當。目前的科學觀點認為,嬰兒的“莫名啼哭”是由于有些嬰兒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其實,通過仔細觀察,父母可了解到一些啼哭的征兆或信號,如抱著嬰兒輕輕唱歌,或讓他抱著喜歡的小絨毯睡覺,觀察是否可使他安靜?由此,采取有效措施來防止嬰兒長時間啼哭,另外,通過注意嬰兒對不同情況的反應,也可能會發現某些促使他們啼哭的事情。這時,可通過改變周圍環境阻止嬰兒不斷加重的啼哭。比如,觀察到嬰兒是由于在長時間劇烈活動、嘈雜、探訪和接觸后開始啼哭,就要設法避免這些刺激,如減少嬰兒的活動;給予更多安靜的時間,或盡可能減少與他人的接觸等。(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醫師 郝素媛)
下一篇:令父母驚慌失措三大狀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新生兒頭頂忽閃是少骨頭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