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昨天,一條微博引發網絡愛心人士的關注,一名6個月大的男嬰被家長遺棄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該男孩因維生素K缺乏癥,致大量顱內出血,呼吸衰竭,家長擔心預后差及經濟困難,入院后即失蹤。經上海兒童醫學中心PICU積極救助,目前孩子康復極好,醫院呼吁家長來醫院認領。
在消息爆出后,在為男孩的命運揪心的同時,因維生素K缺乏帶來的健康風險,也引發人們關注。記者咨詢滬上幾家醫院兒科了解到,從2002年起,上海市圍產學會就對區級以上產科提出要求,必須給新生兒注射維生素K針,此后,維生素K缺乏癥在臨床上的發病率大大減少。此后,國內比較發達的城市陸續開始普及這一做法。
但是,新生兒注射維生素K只是醫學領域內的常規做法,或者是倡導性的做法,并沒有在中國范圍內強制普及。新華醫院兒科專家朱建幸表示:“雖然數量已經大大減少,但上海醫院的兒科仍不時能接到維生素K缺乏癥的患兒,原因在于私自接生,以及不合法的接生場所仍然存在。使得這些孩子存在健康隱患?!?/p>
維生素K是參與體內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輔酶,由于維生素K缺乏,會影響體內的凝血過程。體內的出血與凝血應達到平衡,一旦凝血機制不暢,就有可能導致出血,而由于顱內空間較小,一旦血細胞跑出血管壁,就會導致顱內出血。一般而言,維生素K缺乏癥多發生于出生2—3個月期間。上海仁濟醫院兒科主任曹蘭芳告訴記者,維生素K缺乏癥引發的顱內出血情況比較危急,可導致偏癱、智力低下,嚴重可直接致死。因此,歐美等國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就開始提倡給新生兒注射維生素K,以減少危險的發生。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兒保科主任李斐告訴記者,臨床發現,母乳喂養的嬰兒可能缺乏維生素K、維生素D,以及少量的鐵,“母乳喂養是很好的喂養方式,但客觀地說,母乳不可能包含所有兒童所需的營養成分,因此多年前,給新生兒注射維生素K針就是醫院的診療常規,全國亦是如此?!?/p>
通常,在上海的產科醫院孩子出生后,就會注射維生素K,劑量約0.3毫克,足以滿足新生兒每天需求7微克的量。如果新生兒出生后喂養配方奶粉,也能滿足新生兒的需求。
盡管本地的正規醫院已經普及,但記者獲悉,近年上海仍有不少醫院收治過維生素K缺乏癥患兒。醫生告訴記者,他們主要是在家自行接生的患兒,或者是在所謂的小診所內出生的孩子,由于孩子沒在醫院出生,沒有注射維生素K針,隱患種子就此埋下。文獻顯示,缺乏維生素K,新生兒發生顱內出血的概率為0.6‰-3‰。(記者唐聞佳)
下一篇:“大胖小子”成年后易患慢性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新生兒睡覺不踏實的原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