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出生第26天 開始訓練“把便”;孩子出現了社會性微笑
今天是小外孫出生的第26天,有兩件事讓我特別高興!
上午,小王告訴我,通過“把”大便,孩子自行解出了大便,大便為黃色糊狀,沒有奶瓣,看來孩子的消化還是很好的。同時小王還告訴我,孩子大便時小臉憋得通紅,還很會使勁呢!
“把”大便,這是中國人傳統的做法,這種做法可以促使孩子早期建立排便的條件反射,有助于孩子盡早學會控制大小便。本來我告訴小王當孩子滿月后要開始練習“把”孩子大小便,沒有想到小王提前做了,而且孩子還很識“把”。以后需要繼續訓練“把便”,逐漸過渡到“把尿”,建立在意識支配下正常的排泄大小便,養成良好的排泄習慣。
我在美國經常看到3歲左右的孩子還在使用紙尿褲,每次媽媽需要換紙尿褲時,挺大的孩子躺在地毯上讓媽媽換紙尿褲,在我看來是十分尷尬的。但是他們的媽媽們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學會自己控制大小便了,很少見到美國媽媽刻意地去訓練孩子,因此很大的孩子兜著紙尿褲到處去玩也就不足為奇了。國內有一些刊物也在宣傳這種做法,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育兒理念,不存在違反孩子的意志,強迫孩子大小便的問題,認為這是尊重孩子人格的表現。
對于這種觀念我不敢茍同。其實我們國人的一些傳統做法,也是通過人們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我認為是更為先進的育兒理念。
人的排便過程是由意識和生理需要所控制的。當小嬰兒控制大便的意識還沒有建立時,生理需求就占主導地位。所以對于小嬰兒來說,通過早期訓練逐漸建立正常的排便反射就十分重要了。
一般來說孩子在2歲~2歲半才能夠很好地控制大小便,當孩子2個月以后應該開始“把便”,有的家長甚至在新生兒階段就開始進行“把便”訓練,以便及早建立排便的條件反射。
當孩子學會獨立坐的時候,就可以訓練“坐盆”。盡量把排便的時間安排在早晨,每次“把便”或“坐盆”的時間掌握在5分鐘左右,不要時間太長,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
一般小嬰兒在大便前是有表現的——可能突然表現為眼睛周圍發紅、眼神發呆、身體扭動、嘴角向兩側撇著使勁,甚至放幾個臭屁,這時家長趕快“把便”或讓孩子“坐盆”,一般都可以排出大便來。如果家長訓練得好,飲食沒有特殊變化,孩子都會養成在固定時間內大便的習慣,這樣也有助于預防便秘的發生。
下午,小銘銘吃飽后,小臉呈現出一種十分滿足的表情,我不由得親切地叫著他的名字,并且輕輕地觸摸他的臉頰,這時我發現孩子突然對我微笑了,此時孩子的眼睛十分明亮,眼睛周圍的皮膚伴隨著微笑也皺起來了。
孩子是不是因為聽到我的聲音或者因為觸及他的臉頰而微笑呢?我重復了幾次,先是叫他,發現孩子對我報以微笑。后來我不說話,僅僅是用手觸摸孩子的臉頰,發現孩子也對我微笑。我要是遠離他,讓他看不見也聽不到我的聲音,我發現孩子并沒有微笑。
后來小王、女兒和女婿也像我一樣重復了這些做法,發現只要是和孩子面對面地說話或者觸摸孩子的臉頰,孩子都報以微笑。前兩天小王曾經告訴我,有時候她逗引孩子,主要是觸摸孩子的臉頰孩子就會笑,我認為是孩子的自發性微笑,今天孩子的表現的的確確是一種社會性微笑,但是這屬于無選擇性的社會微笑。因為他對任何一個人的聲音或面孔都報以微笑。
一般孩子生下來就可能有微笑反應,主要是在睡眠中發生,是大腦自發反射性的作用引起的,這種微笑多數表現為“皮笑肉不笑”,沒有多大的意義。
如果我們從孩子出生就經常逗引孩子,與孩子面對面親切地說話或者輕輕觸摸孩子的面頰等,那么,孩子最早出現無選擇性社會性微笑的時間是3~6周,經常出現的時間是在2個半月~3個月。這是孩子與人進行真正的社會交往的伊始,是一種積極的情緒。
“笑”對孩子的認知能力、認知發展水平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通過孩子的“笑”可以引起人們對孩子的積極反應,孩子也獲得了人們對他的喜愛。
由于我們平時不斷地逗引孩子的緣故,所以小銘銘很早就分化了無選擇性社會微笑,這要比一般的孩子發育得早。
下一篇:出生第29天出濕疹原是媽媽惹的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新生兒硬腫癥預防重于治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