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出生第10天 小外孫長了很多奶癬,晝夜顛倒,攪得全家不得安生
這些日子孩子的兩側眉毛周圍和頭皮開始出現鱗狀細片,內含有一個個像小米粒樣的黃色結節,有的地方還形成了一層黃色的厚厚的“痂皮”,孩子的臉失去了往日的光滑,給人的感覺是臟兮兮的,很難看。這就是俗稱的“奶癬”或“奶痂”。
這是新生兒受母體中雄激素的影響,皮脂分泌功能旺盛,皮脂分泌過多的緣故,有的會在孩子的前額、耳后、頰部、背部、會陰處皮膚皺褶處出現干燥油膩的鱗屑,嚴重的會形成痂皮,發展為皮脂溢出性皮炎。那些像小米粒樣的黃色小結節是皮脂腺堵塞的緣故,不用處理,以后會逐漸消退。
我讓育兒嫂每天多次在乳痂上涂上潤膚油(嬰兒用),待軟化后用浴液清洗或用消毒好的棉簽輕輕搟下。后來我發現用潤膚油涂上后膩膩糊糊而且清洗也不方便,因此我們改用橄欖油,用小奶鍋熬開后(實際上是做消毒處理)放涼,用棉簽蘸著橄欖油涂抹在乳痂處。因為孩子天天洗澡,所以軟化后的乳痂很快就被洗干凈了,經過幾天的處理后,孩子的臉和頭皮又光滑干凈了。應當注意的是,選擇的浴液應該是嬰兒專用的,不能用偏堿性的洗浴液。
昨夜,孩子不停哭鬧,他吃飽了,尿褲也很干爽,檢查全身也沒有什么問題,可就是不停地需要大人抱著,搖晃著,只要一放在床上就哭鬧,即使抱著他也睡不實,小嘴一直歪著似乎在找奶吃。小王提出再喂一些奶,我沒有同意。白天孩子吃飽了就睡,而且睡得很踏實,大約3~4小時醒1次,很省事。可是一到夜間,醒來的時候就多了,而且還大聲哭鬧,因為害怕吵著鄰居,他只要一哭鬧家里人就趕緊抱著他,哭鬧得厲害時小王還輕輕搖晃著他。孩子喜歡讓人抱著,因為這讓他有一種安全感,但是我擔心孩子將來養成抱著、搖晃著入睡的壞習慣。我告訴小王適當的時候把孩子放在床上,讓他哭一會兒,再說孩子哭一哭也是一種運動,哭累了自然就入睡了。不過需要有人在旁邊拍拍他,讓他感到身邊有人關照著他。就這樣孩子斷斷續續哭鬧了近3小時,終于自己入睡了。
新生兒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低,神經活動過程弱,外界的任何刺激都容易引起大腦皮層的疲勞,所以新生兒時期除了吃奶基本都是在睡眠狀態,新生兒睡眠時間大約是17~20小時。但是隨著大腦皮層的發育,孩子睡眠的時間會逐漸縮短。
人的睡眠包含著兩種不同的狀態:一種是眼球的非快速運動睡眠,表現為心率和呼吸規律,身體運動少,為安靜睡眠的時期。在這期又分為4個期,第1、2期為淺睡眠期,第3、4期為深睡眠期。另一種是眼球的快速運動睡眠,主要表現為全身肌肉松弛,心率和呼吸加快,軀體活動較多,醒后可有夢的回憶,是活動睡眠時期。
整個睡眠過程中眼球的非快速運動睡眠與眼球的快速運動睡眠周期性交替,成人大約90分鐘重復一個周期。新生兒的眼球快速運動睡眠時間較長,每日8~9小時,隨著年齡增長不斷減少,而眼球的非快速運動睡眠分期不明顯,2個月后才能分清,4個月時,嬰兒睡眠——覺醒生物節律基本形成。嬰兒6個月以后的睡眠是覺醒→淺睡→深睡→活動睡眠→覺醒,不斷循環,一夜重復幾個周期,構成夜間睡眠的整個過程。
嬰兒期每一個睡眠周期為40~45分鐘,幼兒期大約60分鐘。在上一個周期和下一個周期之間會有短暫的清醒時段,尤其是當嬰幼兒進入活動睡眠狀態,會出現較多的面部表情或肢體運動,因此就表現為嬰幼兒夜間睡眠“不安”,半夜醒來等,這時很可能是活動睡眠期。另外新生兒還有介于睡和醒之間的過渡形式即瞌睡狀態。所以家長總是反映孩子睡眠不實,軀體不停地活動,而過早或過多地進行照顧,反而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睡眠,養成了不良的睡眠習慣。其實可能有的時候孩子正處于活動睡眠或淺睡眠時期,也有可能是短暫的覺醒階段即將進入下一個睡眠周期的瞌睡狀態。
哎!道理講得很明白,但是實際上操作起來確實很棘手。有的時候我又擔心讓孩子哭得太多,不利于孩子的心理發展。如果家長對于孩子的哭鬧不予理睬,孩子經常受到預期失望的影響,逐漸就表現情緒淡漠、焦慮,或者是表現出痛苦和憤怒,對撫養者逐漸產生不信任感,不利于正常、健康的依戀關系的建立,對孩子的今后發展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我總是要求小王雖然讓孩子躺在床上睡覺,但是一定要在他的旁邊拍著他,或者哼著睡眠曲哄著他睡覺,表現出對他的愛撫和關注。
引起新生兒時期孩子哭鬧是有很多原因的,這一點需要家長了解:
(1)95%以上剖宮產兒出生后很快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哭鬧、多動、不喜歡觸摸、易驚,出現睡眠障礙,即使很小的聲響也能引起過強的反應,而且多發生在晚上,常常莫名其妙地哭鬧。這些孩子的哭鬧很難安撫,甚至拒絕進食。有的專家認為剖宮產兒哭鬧主要與感覺統合失調,即觸覺防御性反應過度有關。
(2)饑餓、寒冷或過熱、大小便刺激,這種哭鬧是正常的生理情況,只要能夠及時滿足孩子的正當需求,哭鬧馬上就會停止。
(3)如果檢查后發現不是以上的原因引起的哭鬧,就需要考慮孩子可能是疾病引起的病理性原因:
①鼻腔堵塞:新生兒是用鼻呼吸的,因為鼻塞只能用口呼吸,孩子不適應,尤其是孩子哺乳時由于不能用鼻呼吸,只能松開奶頭大聲哭鬧。對于出現的這種情況可以在吃奶前用0.5%呋麻滴鼻劑一個鼻孔滴一滴,但是此法不能常用,否則容易引發萎縮性鼻炎。
②原因不明的腸絞痛:有少部分的新生兒可能表現為不停的哭鬧,不可安慰,伴有尖叫,腿向腹部彎曲、腹部鼓脹、腹部肌肉張力較高。腸絞痛產生的原因對純母乳喂養的嬰兒來說可能對母親的飲食中的成分敏感;對配方奶喂養的嬰兒可能是對其中的蛋白過敏;或者過早添加淀粉,造成孩子不消化;或者受冷,吃進空氣過多等意外刺激造成的。一般多發生在生后2~4周。這樣的孩子每天往往是在傍晚或者夜間哭鬧很長時間,有時可以持續3個多小時,搞得家長十分痛苦,還容易引起產休中的媽媽產生緊張和焦慮的情緒。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減少喂奶的次數,不要孩子一哭就喂奶;發作時最好讓孩子俯臥,并且用暖水袋溫暖腹部(注意不要燙傷孩子);如果對牛奶蛋白過敏,可以將牛奶為基質的配方奶粉改為大豆蛋白為基質的配方奶粉;減少母親飲食中含有的刺激性的食品;不要過早添加輔食。孩子出生3個月以后這種情況會減輕而逐漸消失。
③腸套疊:發作時,孩子表現為陣發性的劇烈哭鬧,嘔吐,發生休克時面色蒼白,4~12小時后排出果醬樣大便或血便。產生原因可能為原發性的或者飲食不當、吞咽氣體過多造成腸蠕動紊亂。患病早期可以通過肛門通入空氣復位,晚期需要手術治療。
④嵌頓疝:腹股溝斜疝、臍疝、腹內疝一般都能復位,但是也有極少的發生嵌頓和腸梗阻,因此孩子表現為劇哭,伴有嘔吐和腹部脹鼓,如果仔細檢查即可發現。
因此家長只要細心觀察,一般還是能分清是病理性還是生理性哭鬧的。
下一篇:教你更加環保的育兒方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幫你了解你的新生寶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