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近日,蘇州市疾控中心接到不少市民的來電和來人咨詢——乙肝攜帶者懷孕了,如何能保護寶寶免受感染?為此,蘇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施素潔醫生表示,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是預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乙肝母嬰傳播,主要發生在圍生 (產)期
據施素潔介紹,乙肝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區乙肝感染的流行強度差異很大。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全球約20億人曾感染過乙肝,其中3.5億人為慢性乙肝感染者,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乙肝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細胞癌 (HCC)。
2006年全國乙型肝炎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1-59歲一般人群HBsAg攜帶率為7.18%,5歲以下兒童的HBsAg僅為0.96%。據此推算,我國現有的慢性乙肝感染者約9300萬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2000萬例。
施素潔表示,HBV是血源傳播性疾病,主要經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嬰及性接觸傳播。而血源傳播性母嬰傳播,主要發生在圍生 (產)期,多為在分娩時接觸乙肝陽性母親的血液和體液傳播。不過,隨著乙肝疫苗聯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應用,眼下母嬰傳播已大為減少。
“在圍生 (產)期和嬰幼兒時期感染HBV者中,分別有90%和25%~30%將發展成慢性感染,而5歲以后感染者僅有5~10%發展為慢性感染。”
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是預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據施素潔介紹,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種對象主要是新生兒,其次為嬰幼兒,15歲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醫務人員、經常接觸血液的人員、托幼機構工作人員、器官移植患者、經常接受輸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發生外傷者、HBsAg陽性者的家庭成員、男性同性戀或有多個性伴侶和靜脈內注射毒品者等。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種3針,按照0、1、6個月程序,即接種第1針疫苗后,間隔1個月及6個月注射第2及第3針疫苗。新生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 h內接種,越早越好。
對HBs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應在出生后24 h內盡早(最好在出生后12 h)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劑量應≥100IU,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在1個月和6個月時分別接種第2和第3針乙型肝炎疫苗,可顯著提高阻斷母嬰傳播的效果。
也可在出生后12 h內先注射1針HBIG,1個月后再注射第2針HBIG,并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一針10 μg重組酵母或20μg CHO乙型肝炎疫苗,間隔1和6個月分別接種第2和第3針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兒在出生12 h內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陽性母親的哺乳。
據施素潔介紹,下列情況不會傳染乙肝。例如乙肝不經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因此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接觸,如同一辦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計算機等辦公用品)、握手、擁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廳用餐和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會傳染HBV。流行病學和實驗研究亦未發現HBV能經吸血昆蟲 (蚊、臭蟲等)傳播。(薛馬義)
下一篇:新生兒護理常識及喂養掃盲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為01歲寶寶選擇衣物小竅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