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姑姑在和朵朵玩,她把自己的一根手指放在朵朵掌心,朵朵立刻就握住了。朵朵奶奶驚訝地瞪大了眼睛,叫道:“老頭子快來看!朵朵能抓住姑姑的手啦!”朵朵爺爺趕緊湊過來。
朵朵姑姑埋怨道:“媽,別那么大聲好不好?大驚小怪的!”“這怎么是大驚小怪呢?說不定我家朵朵是個天才兒童呢!”朵朵奶奶興奮地說。“拜托!媽!老太太該學習了,這叫做抓取反射,每個孩子都會!”
“朵朵才出生兩天啊!”朵朵奶奶不解地說。“就是剛出生的新生兒才會,長大了就不會了。”
朵朵爺爺點點頭,感慨地說:“我們真是落伍了,老婆子,我看咱倆都該學習了。”“要學你學!別扯上我!”朵朵奶奶白了老伴一眼。
當媽媽爸爸開始學著照顧自己的寶貝時,總會被很多問題困擾,因為新生兒身上有太多看不懂的現象。不了解新生兒的生理特征難免會產生疑問—“為什么會這樣?”“我怎么知道他這樣是正常的?”
其實,正常的新生兒有幾個方面的判斷標準,你可以通過本章內容,對寶寶的健康狀況做出簡單的評估,并知道哪些是新生兒的正常生理現象,而哪些是特殊狀態。
正常新生兒的各項標準
1. 體重。正常新生兒出生時體重超過2500 克,一般在3000 ~ 4000 克之間。
2. 身長。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時身長超過47 厘米。
3. 頭圍。新生兒誕生時平均頭圍在33 ~ 35 厘米之間。
4. 胸圍。胸圍比頭圍小1 ~ 2 厘米,平均為32.4 厘米。如果頭圍比胸圍小太多, 叫小頭畸形;如果頭圍比胸圍大太多則可能是腦積水。
5. 皮膚。一般在出生2 ~ 3 天后皮膚開始發黃,出生后4 ~ 5 天是高峰期,皮膚顏色最黃,有時連眼白都發黃,一周后逐漸退掉,這叫做生理性黃疸。但有些寶寶剛出生皮膚就發黃,也是正常現象。
6. 呼吸。隨著一聲啼哭寶寶宣告著自己降生,從這一刻起,肺就開始工作了。但是他的呼吸方式與成人不同。他以腹式呼吸為主,呼吸較淺,而頻率較快,約為每分鐘呼吸40 ~ 50 次。
7.心跳。摸新生兒的脈搏會發現,寶寶的心跳快心率波動較大,睡著時為90~100 次/分,活動時為120~140次/分,哭鬧時甚至高達160~180次/分。
8. 體溫。新生兒正常體溫為36 ~ 37.5℃,因為體溫調節功能還不完善,要特別注意給他保暖。
9. 四肢。看手指和腳趾末端,可能微微發紫,這是新生兒四肢血流不多的原因。
10. 大小便。剛出生1 ~ 2 天先排出黑綠色胎便,此后轉為金黃色;大多數新生兒出生后6 小時排尿,但尿量及排尿次數都比較少,大約一周后尿量明顯增多。若超過24 小時沒有大便或小便,就要立刻就醫。
11. 視力。寶寶剛出生時視力很低,但有光感,當強光射到眼睛時,瞳孔會縮小。
12. 聽力。出生一周左右,聽力就會逐漸增強,同時自己還會做出生理反應。
新生兒的3 種特別能力
掌握上面列出的新生兒的生理標準,能幫助你判斷自己的寶寶是否正常。另外,寶寶還有一些特別能力可能你以前從未聽說過:
1. 抓取反射。把你的一根手指放在新生兒的掌心,他會立刻握住;當左右手的手指分別被寶寶握住時,只要你輕輕提起胳膊,小小的嬰兒也會被懸空吊起來,這就是抓取反射現象。
2. 爬行反射。讓寶寶趴在床上,用手掌抵住寶寶的腳掌,他就會向前爬行,這種爬行并非自主意識下的活動而是一種先天能力,叫做爬行反射。
3. 防衛反射。在出生頭幾天,當皮膚遭到強烈刺激時寶寶會抽動手腳;如果眼前有光閃爍,他還會瞇起眼睛,這叫做防衛反射。
你知道嗎
這三種反射現象是由人類的祖先遺傳下來的,是為了保護剛出生的寶寶適應生存。它們會隨著身體的發育慢慢消失,而寶寶也將學會新的能力來武裝自己。
新生兒的11 種特殊生理現象
還有一些生理現象是新生兒特有的,不了解的話常造成新手爸媽的困惑。
1. 不規律的呼吸方式。新生兒的呼吸常常是不規律的,時而深時而淺,這是呼吸系統還沒有發育好的緣故,不必擔心。但如果呼吸困難的同時臉色發紫,就要立即去醫院。
2. 卷曲的身體。新生寶寶都喜歡把身體蜷曲起來,這個習慣姿勢他在媽媽的肚子里保持了10 個月,并在出生后仍然會保持一段時間,一般滿月后就會消失。
3. 生理性體重下降。新生兒出生后的幾天至一周內,體重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會下降, 但降幅不超過出生體重的8%,并在10 天左右恢復甚至超過出生體重,這種現象被稱為
“新生兒暫時性體重下降”,也叫做“生理性體重下降”。
4. 溢奶。溢奶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現象。新生兒通常在吃完奶后打嗝時溢奶,也有可能在吃奶后一兩個小時,甚至睡著時溢奶。這是因為新生兒的胃是橫著的,食道下部括約肌關閉不全。如果寶寶在喂奶后很用力地從口、鼻腔內噴出奶水,而且每天都有一兩次以上,同時還有小臉憋紅、哭鬧、體重增加不良的癥狀,應去看醫生。
5. 打噴嚏。新生兒打噴嚏并不一定是由于感冒,有可能只是因為他的鼻腔太狹小,一點點刺激都會使他打一個大噴嚏。
6. 陰道出血。女寶寶還有一種特殊現象就是陰道出血,醫學上稱為“假月經”。不必為此受到驚嚇,這是正常生理現象。
7. 乳房增大。有的新生寶寶會出現這種現象,不管男女都有可能,不用理會,一般在出生后2 ~ 3 周內這種現象即可消退。
8. 牙齦上有小白點。這種白點俗稱為“馬牙”,長在牙齦上,不建議用針去挑,通常不用處理就會在出生后2 周左右自行消失。
9. 脫皮。在出生后的1 ~ 4 周內,寶寶的皮膚會有脫皮的現象,尤其是手和腳。這既不是濕疹,也不表示寶寶是干燥性肌膚,而是新生兒特有的皮膚現象,一般幾天內就會消失。
10. 驚跳。剛出生的寶寶中樞神經發育不全,當睡著時遇到一點外界刺激,比如突然發出的聲音、震動等,寶寶就會把兩小手突然舉到頭頂,甚至驚醒大哭,這種現象叫做驚跳。
11. 打嗝、抖下巴。有些寶寶還常常打嗝,并不是消化不良造成的,而是因為新生兒神經發育不全。同樣的原因,這還會使某些寶寶下巴不由自主地抖動。這些都屬于正常現象。
新生兒的4 種特殊皮膚狀態
另外,還有某些特殊皮膚狀態只在新生兒期出現,屬于正常生理現象,一般不需要治療就會消退。
1. 新生兒毒性紅斑。名字聽上去很嚇人,其實是不需要任何治療即可自行消退的良性皮膚病,一般在一周內退掉。約有半數的新生兒在出生3 天以內發疹。身體和四肢發生大小不定的紅斑,邊界不清顏色鮮紅濕潤,紅斑中心或周圍可能出現1 ~ 2 毫米大小的黃白色丘疹,摸起來硬硬的,有時也有少數小膿皰。
2. 粟丘疹。在新生兒前額、臉頰、眼、鼻周圍,甚至外耳處,有1 ~ 2 毫米大小的黃白色丘疹,表面光滑呈球狀,其頂部頂端尖圓,上覆極薄表皮,用手擠壓可見堅實的角質樣球狀顆粒。粟丘疹多于出生時或生后不久開始出現,可見于多數正常的新生兒。不需治療,大約在1 個月左右消退,也有可能存在達3 個月之久。
3. 血管瘤。在新生兒中發生率比較高,大部分是良性的,不需要特別處理。常見為不規則塊狀紅斑,多發生在上眼皮、后頸部、兩頰或額頭,有些血管瘤則高于皮膚,呈突起的塊狀,摸著軟軟的。血管瘤在寶寶7 ~ 9 歲時會完全消退,但如果長在眼皮、嘴巴邊等神經分布豐富的地方,或某些會影響美觀的部位,則需要就醫。
4. 蒙古斑。蒙古斑是胎記的一種,通常在2 ~ 5 年內自行退去,不需要治療。表現為在新生兒腰背部和屁股上常見淡灰青色或暗青色斑塊,大小不一,可能會呈現一個較大的斑印,或者是多個較小的斑塊。
溫馨提示
父母必須了解新生兒的特殊之處
1. 新生兒各個器官和系統從出生那刻起開始經歷逐步成熟和完善的過程,因為在生理上有很多特點,爸爸媽媽更應該學會判斷自己的寶寶是不是正常的新生兒。
2. 新生寶寶的心理層面是非常敏感的,他通過皮膚、嗅覺和聽力等器官感知周圍及成人對待自己的態度。
3. 新生兒的運動相當有限,仰臥時不會翻身,俯臥時能將脖子抬起使鼻子稍稍離開被子而不被捂住。抱起時寶寶頭部只能堅持一小會兒,所以要用手托住他的腦袋。
下一篇:新生兒睡眠六問六答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新生兒令人緊張的5種狀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