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有的寶寶出生后不久,頭皮就被一層黃褐色油乎乎的鱗屑或痂皮覆蓋,遠遠看上去像頂著一個“小帽子”,老人們稱之為“頭垢”。 本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皮膚科主任醫師蘭鳳榮說,很多家長認為隨著寶寶的成長,“頭垢”可以自行消掉,但結果卻是黃痂越積越厚,影響了頭皮的透氣性,破壞了毛囊的生長,嚴重者可引起脫發,孳生真菌繼發頭癬、濕疹、感染等。
蘭鳳榮說,這種“頭垢”醫學上叫嬰兒脂溢性皮炎,發病原因尚不清楚,目前認為和內分泌、遺傳、營養以及感染等因素有關,也可能受母體激素影響,使嬰兒皮脂腺分泌旺盛。“頭垢”在1至3個月的肥胖嬰兒中最為多見,常常發生在皮脂腺及汗腺豐富的部位,特別是頭皮、前額、雙眉,鼻翼兩側,表現為皮膚潮紅,表面覆蓋黃色油膩性鱗屑,堆積成塊,使頭發呈束狀,“頭垢”嚴重的會呈黃色漿液,伴有腥臭味,寶寶容易哭鬧。
蘭鳳榮建議,家長發現寶寶有少量“頭垢”時就應開始干預。可用嬰兒專用的甘油、植物油涂抹在痂皮上,待痂皮軟化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對于一些較為嚴重、結痂比較厚膩的寶寶可能不容易一次沖洗徹底,但不用擔心,能洗掉多少算多少,經常洗就可以。清潔時動作要輕柔,切勿擦破皮膚;其次哺乳的母親限制多糖、多脂飲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物通過乳汁影響寶寶油脂分泌。如果清洗后情況不見好轉或出現反復,最好到醫院進行檢查,排除頭癬、濕疹等疾病。 邵平
下一篇:如何照顧春節前后出生的新生兒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四方案提升新生兒免疫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