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為了犒勞陳蓉夜里照顧朵朵的辛苦,周六一大早,方建業就起來做早餐。
剛剛把雞蛋打進鍋里,就聽見陳蓉惶急的叫聲:老公,你快來呀,朵朵,朵朵的尿片片上怎么都是紅色的呀?
方建業連忙關了火,扔下手里的鍋鏟,三步并作兩步跑進房間,接過陳蓉手里的尿布。真的,被朵朵尿濕了的地方有著斑斑點點的紅色,在白色的尿布上顯得格外醒目。一場忙亂之后,他們將朵朵送到醫院,經過檢查,朵朵并無異樣,醫生說尿片片上的紅色斑點是尿酸鹽的結晶,過幾天就會恢復正常。還好,一場虛驚。
寶寶每天攝入的食物和水分都要適當排泄,保持體內的營養均衡,才能健康成長。
(插入博士說:剛剛出生的寶寶,每天最重要的事情,除了睡覺,就是吃奶和大小便。做好寶寶的大小便護理,也是一門大學問。)
寶寶出生后24小時內第一次排尿
新生兒出生時膀胱中僅有少量尿液,90%的新生兒會在出生后24小時內第一次排尿,有的會延長至48小時,這些都是正常情況。如果寶寶超過48小時仍然無尿,應該咨詢醫師,查找原因。
排尿次數多是正?,F象
新生兒尿液的多少取決于攝入奶水的多少。在最初幾天里,寶寶攝入量少,每日排尿4-5次,隨著吸奶量的增加,寶寶的排尿次數也會增加,每天甚至可達20次以上,日總量可達100-300毫升,滿月前后可達到250-450毫升。對于寶寶而言,排尿次數多是正?,F象,不能因為寶寶老是排尿,就減少哺乳的次數或每次的哺乳量。
排尿異常的五種情況
寶寶剛出生到滿月前,因為還沒有適應外界環境,飲食也不規律,腸子里面還殘存著在媽媽體內積蓄的物質,所以小便容易異常。當出現排尿異常時,媽媽要注意區分是病理性因素還是生理性因素所致。
尿量減少:如果媽媽發現寶寶的尿量明顯減少了,馬上分析一下原因。越小的嬰兒其尿的濃縮和重新吸收功能就越不成熟。如果是因為飲水不足引起的,媽媽就不必緊張,只要給寶寶補充足夠的水分就行了。如果是因為寶寶發生嘔吐或腹瀉引起尿量減少的話,那么可能會發生水分大量排出體外,從而造成脫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的情況,要及時帶孩子看醫生。
排尿過頻:如果寶寶排尿非常頻繁,媽媽要觀察一下是否伴有尿量的增加。若尿量也同時增加,往往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不必擔心。若排尿頻繁,同時尿量卻沒有增加,則有可能是病理性的,應及時帶寶寶去咨詢醫生。
尿液發紅:新生兒的尿液呈透明的淡黃色,可是有的寶寶排出的尿會呈現出混濁的紅褐色,甚至會有血尿。爸爸媽媽一看到這種情況總是非常驚慌。其實,這多半是因為尿中的尿酸鹽結晶所致,爸爸媽媽不必驚慌,也不用做什么特殊護理。一般3天左右寶寶就會自動痊愈了。
如果寶寶因為治療某些疾病而服用了維生素B、黃連素等藥物,也可能會使寶寶的尿液顏色呈桔紅色。
如果寶寶持續血尿超過3天以上,則有可能是先天性的尿路畸形,那就需要及時帶寶寶就醫了。
尿液發黃:寶寶尿液顏色的深淺與飲水量、汗液排出量都有密切相關。如果寶寶飲水多、出汗少,那么尿量就會偏多,且尿色淺而透明;如果寶寶飲水少,出汗多或正在發燒,那么尿量就會減少,顏色也會變成深黃色,并且氣味較大。
如果寶寶尿色發黃,皮膚、白眼球等處也發黃,則有可能是新生兒黃疸所致,需要讓醫生診斷。
尿液變白:寶寶尿液發白一般出現在寒冷的冬季,往往還會有白色沉淀。這往往是尿中的尿酸鹽增多而引起。白色沉淀物即尿酸鹽結晶,如果在尿中加入一些酸,如冰醋酸,結晶就會很快溶解,尿液立刻回復清澈透明。
如果寶貝不但尿色發白,而且尿液渾濁或有特殊的臊臭氣味,同時伴有尿頻、尿急,排尿時哭啼,則很有可能是泌尿系感染,形成了膿尿。這時要及時帶寶寶看醫生。
胎便應在24小時內排出
新生兒的第一次大便會在出生后的2-3天里出現。第一次大便醫學上稱之為胎便,這粘稠、黑色的物質,是胎兒其腸道分泌物、膽汁、吞咽的羊水以及胎毛、胎脂、脫落的皮膚上皮細胞等在腸道內混合而成的,必須在開始正常的消化之前排除體外。
胎便只出現一次,之后轉為正常的黃色糞便。如果新生兒出生36小時后尚無大便排出時,應該請醫生檢查是否患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寶寶大便的正常性狀與次數
如果寶寶是用母乳喂養的,則大便呈金黃色的稀糊狀。
如果寶寶完全喝牛奶或配方奶粉,則大便會較干,呈淡黃色,可堆起來。
混合喂養的寶寶,大便性狀介于面前兩者之間。
新生兒大便次數不定,一般為一天2~5次。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大便次數要多一些。有的新生兒每次換尿布時尿布上都有大便,媽媽很擔心。其實,只要大便均勻、水分不多、不含粘液或者偶爾帶有少許奶塊,那么就是正常情況。
人工喂養的新生兒如果發現大便呈灰色、質硬、較臭,則表示食物中蛋白質過多而糖分過少,應改變所用奶粉的品種或改變牛奶和糖的比例。
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如大便呈深綠色粘液狀多表示母乳不足,孩子處于半饑餓狀態,須增加母奶量。如母乳確實不足應添加鮮牛奶、奶粉等。
新生兒大便異常情況一覽
一般而言,只要寶寶正常排便,顏色的深淺變化并不是什么特別嚴重的問題,便便略干略稀也并不能說明寶寶有什么毛病。但是,如果大便的形態和次數有明顯的改變,那就需要媽媽當心了,因為它可能提示寶寶的生理狀況有異。
大便灰白色,同時寶寶的白眼球和皮膚呈黃色,有可能為膽道梗阻或者是膽汁粘稠,甚至可能是肝炎。
大便黑色,可能是胃或腸道上部出血。如果服用了治療貧血的鐵劑藥物,也有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大便帶有鮮紅的血絲,可能是大便干燥,或者是肛門周圍皮膚皺裂。
大便為赤豆湯樣,可能為出血性小腸炎、這種情況多發生于早產兒。
大便淡黃色、呈糊狀、外觀油潤、內含較多的奶瓣和脂肪小滴、漂在水面上、大便量和排便次數都比較多,可能是脂肪消化不良。
大便黃褐色稀水樣、帶有奶瓣、有刺鼻的臭雞蛋味,為蛋白質消化不良?!?/p>
大便次數多、量少、呈綠色或黃綠色、含膽汁、帶有透明絲狀粘液、寶寶有饑餓的表現,為奶量不足,饑餓所致或因為腹瀉。
大便粘液性,鼻涕狀帶血,多為痢疾。
新生兒大便異常最好讓醫生幫助確診后及時治療,尤其是當寶寶大便呈膿血便,有高燒、嚴重脫水時,一定要帶寶寶及時就醫。
新媽媽育兒手記:寶寶大便用力并非一定是便秘
寶寶在大便時常常很用力,有時因屏息用力,小臉漲得發紅、伸臂、仰頭、皺眉、甚至發出特殊的聲響。每每看到寶寶這樣用力,媽媽總擔心寶寶是不是便秘了。其實,這是因為寶寶的神經發育還不健全,對各種肌肉群的調節和控制其不準確,往往是一處用力引起全身用力導至。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神經系統會選擇性地控制某一群或某幾群肌肉協調活動,無關的肌肉則處于松弛狀態,大便時也就不會出現全身用力的現象了。
做好便后清潔工作
除了觀察寶寶的大小便,及時發現異常之外,日常護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寶寶大小便之后的清潔工作。媽媽一定要勤洗勤換尿褲、尿布,每次大小便后都要為寶寶清洗外陰和小屁屁。
清洗的方法也是不可忽視的。女寶寶在排泄后一定要及時清理會陰,清潔時要從會陰向肛門處擦拭,然后用水或濕巾擦拭,以防引起尿道感染。男寶寶也應該由前向后清洗外陰,然后再清洗肛門。在清洗外陰時,一定要扒開小包皮,把隱藏在里面的污垢洗凈。
于博士溫馨提示:如何留取尿液標本
1、 一般的尿常規檢查要求尿液新鮮。尿液一般在冬天放置6小時以上即發生變質,夏天可存放的時間就更短了。
2、要求容器清潔、干燥。
3、送驗尿液最好用清晨第一次的小便,以免因喝水等因素影響檢查的正確性。
下一篇:如何呵護新生寶寶嬌嫩肌膚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哄寶寶睡有啥禁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