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寶貝降生后,新媽咪需要馬上變換角色,照料一個脆弱的小人兒。小人兒,人小事可不少,稍有不慎磕傷碰傷,一家人跟著心疼。那照顧一個小人兒,有多少法則需要緊記?法則需牢記,但“雷區”更不能碰,今天小編和新媽咪們一起聚焦護理“雷區”,開始“掃雷”行動!】
雷區一
隨意搖晃小嬰兒
真實鏡頭 :現實生活中,仍有些保姆和少數性情急躁的年輕父母為了讓哭鬧不休的嬰兒停止哭泣,猛然抓住孩子的肩膀或上臂、胸等部位搖晃以致他的頭部來回晃動 ;或因心情不好發怒將嬰兒扔到床上或沙發上以致輕微損摔傷。
Stop:寶寶的腦部發育與其頭骨發育的速度不盡相同,也就是說,盡管寶寶的頭骨已經生長了不少,有足夠空間提供給大腦,但短期內,大腦體積還不算大,住在頭顱中綽綽有余,因而大腦與頭骨之間存在著較大空隙。
搖晃嬰兒的頭部,也相當于拿這豆腐扔向墻,嚴重地,可引起嬰兒頭部損傷,造成顱骨骨折和腦出血而危及生命。而醫學上,這種病癥,我們稱之為搖晃嬰兒綜合癥。
掃雷:不小心搖晃嬰兒后,或發現疑似病癥,就要多加留神。此病好發于半歲前嬰兒,主要癥狀為拒奶、頻繁嘔吐、嗜睡,部分患兒表現為全身或四肢抽搐,嚴重腦損傷可因昏迷、腦水腫、呼吸衰竭而死亡,發現異常,應及早上正規醫院做頭顱 CT 有助于早期發現大腦損害。
雷區二
喂果凍
真實鏡頭:前不久,一位僅 10 個月的嬰兒,在家被喂服果凍時一口將半塊果凍吸入氣管,發生嗆咳,呼吸困難,面色發青,生命危在旦前夕,最后需要急送醫院,經全力搶救才得以存活。
Stop:果凍是一種富有彈性的食物,萬一被吸入氣道,很容易堵塞氣道,造成呼吸困難。因此,兒保專家提醒年輕父母,不要給 2 歲以下嬰幼兒喂服果凍。瓜子、花生、水蒸蛋等食品,也很容易把小兒氣管整個蓋住,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容易被異物堵住氣管,手術時也很難取出,媽媽們選擇食物時一定要慎重。
掃雷:在家中,萬一小寶寶被果凍阻塞氣道,媽媽爸爸也不要驚慌,也不要把孩子急送醫院,而應爭分奪秒進行現場急救。
首先,躺放嬰兒,沿著媽媽的前臂向前,面部朝下,保持頭低位。然后,在兩肩胛骨之間向他的背部較重地拍打
2~4分鐘,少量果凍就會從氣道自行流出口腔外,氣道梗塞癥狀緩解。
再者,用另一只手清除口腔殘留的果凍。若搶救不成功(未見果凍流出),應急送附近醫院救治,在喉鏡下直接取出異物。
雷區三
禁食治腹瀉
真實鏡頭:傳統的觀點對急性腹瀉采用禁食6~8小時,甚至12小時的饑餓療法,這種方法美其名曰“胃腸道休息法”。
Stop:許多研究表明,即使急性腹瀉時,患兒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并未完全消失,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仍可達到正常的60%~90%。較長時間饑餓,不僅不利于患兒營養的維持,尤其原有營養不良者其營養狀況更進一步惡化,還影響腸粘膜修復、更新,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禁食患兒還會因饑餓常哭鬧不止,易發生低血糖,體重明顯減輕,使免疫力下降,反復感染,最后導致“腹瀉—營養不良—易致腹瀉”的惡性循環。
掃雷:兒科專家目前主張對急性腹瀉應繼續母乳喂養或喂食。繼續喂食者食欲恢復快,腹瀉和嘔吐次數并不會因此而增加,且體力恢復早,抗病力較強,也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另外,年輕媽媽要記住,腹瀉康復之后的小孩,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之內必須每天再額外加餐一次。
●母乳兒:母乳是腹瀉患兒的液體和食物最好來源,喂養兒可自由吃奶(母親應該比平常進行更多次的哺乳)。
●人工喂養兒:可先喂稀釋牛奶(牛奶1份加水2份)喂養2~3天,亦可喂稀飯中的湯,以后逐漸增至全奶。
●半歲以上的孩子 :可選用米湯、稀飯或爛面條等,可給些新鮮水果汁或水果以補充鉀,并加些熟植物油、疏菜、肉末或魚末等,但需由少到多,逐漸過渡到已經習慣的平常飲食。
超級鏈接:
另外,應該指出,兒童死于腹瀉是因為腹瀉使小孩脫水。一旦發生腹瀉,必須給小孩補充額外的液體(口服補液和靜脈補液)和給予正常飲食和液體。為防止脫水,頻繁喂水尤其重要。
一般說來,孩子每腹瀉一次:給2歲以下小孩喂一大杯水的1/4~1/2之間,約 30ml-40ml;給 2 歲以上小孩喂一大杯水的 1/2 到一整杯之間,約 50ml-80ml。
雷區四
過早把尿把便
真實鏡頭 :現實生活中,受老人經驗影響,不少年輕媽媽在護理嬰幼兒中采取強行把尿把便辦法,目的是讓寶寶身體干凈些,少用一些紙尿褲或是少洗一些尿布。殊不知,幾乎所有寶寶都會抗拒家長把尿或把便,往往哭鬧不休,全身亂動,因為他多半已經習慣了用尿布或紙尿褲。
如果想通過把尿讓寶寶很早就學會控制大小便,從來都不尿褲子,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對給兩歲以內嬰幼兒把尿或把便這件事上,爸媽不用過于較真,強行把尿把便不可取。
掃雷:大部分情況下,大部分寶寶的膀胱要到 1~2 歲才逐漸發育成熟,才可能憋住尿,才會提前告訴大人自己想要上廁所時的身體感覺信號。因此,多數兒科醫生認為,真正學會控制大小便訓練最好從 2 歲后開始。但之前媽媽要掌握寶寶的排尿或便模式 ;在寶寶排便時,你要發出噓噓”的聲音 ;每當你發現寶寶要排便時,擺好把尿的姿勢后,你都要重復這個聲音,直到他排便結束,為以后寶寶自己控制大小便奠定良好的基礎。
雷區五
隔著玻璃曬太陽
真實鏡頭 :在寒冷季節,有部分住在城市電梯房的家長考慮外面冷,喜歡把孩子安在家隔著玻璃曬太陽,殊不知,這樣做往往事與愿違。
現有數據顯示,人接受紫外線照射,隔一層玻璃就減少 30%,隔二層玻璃就減少 80%。因此,讓孩子隔著玻璃曬太陽(即使住房向陽的家庭),接受紫外線是很少的。
掃雷:一般認為,新生兒滿月后即可面對開著的窗口或帶到戶外曬太陽,因為維生素D發揮作用需要紫外線的“幫助”。冬季上午 10 時 ~12 時,晴天空氣中紫外線較強,為日光浴的最佳時間,一開始每天曬太陽 3~5 分鐘,以后可逐漸延長曬太陽時間。另外,建議新裝修的房屋中換掉雙層玻璃窗,便于陽光中的紫外線不被濾去了,有利于人體多接受紫外線照射,合成更多的維生素 D。
雷區六
高燒期間錯誤護理
把孩子裹得嚴實
孩子感冒了,不少家長害怕他再次受涼,總是把孩子裹得嚴嚴實實。殊不知,這樣做不僅影響了身體散熱降溫,而且會誘發嬰幼兒高熱驚厥。
掃雷:正確做法是,在沒有冷風直吹的情況下,脫去過多的衣服或松開衣服有利于退熱。
喂水太少
眾所周知,發燒的孩子食欲減退,往往進食飲水少,皮膚失水增多,病程中可伴有嘔吐和腹瀉,加上高燒時張口呼吸,經肺排出的水分也增多。如果家長在此階段不多給孩子喂水,很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脫水癥,以致高燒持續難退。
掃雷:正確的做法是,給發燒的孩子頻頻喂冷開水、涼飲料和清潔液體,每天至少喂水 400 毫升,補足水分有利用于退燒。
捂汗療法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成人感冒還是孩子感冒,傳統的捂汗法仍普遍采用。因為感冒患兒多有病毒血癥,表現怕冷不出汗,家長便讓患兒喝熱生姜水或用被子蒙住身體直至出一身大汗 ;更有甚者帶孩子去戶外跑幾圈步以求達到出汗目的。殊不知這樣做法往往弊多利少。其不良后果是患兒出汗過多極易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可能使病情加重 ;單純加大運動量會增加體力消耗,使抗病能力下降,不利于病情控制。
掃雷:正確地做法是 :讓感冒患兒在家休息,發熱者應臥床休息,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鼓勵孩子進食富含營養的流汁食物如牛奶、稀飯、面條等,發高燒時禁吃雞蛋。
下一篇:三個要點幫早產兒追趕式成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有新生兒家長自我查眼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