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浙江讀者王女士問:聽說嬰兒出生24小時內發生黃疸很危險。我是一名29歲的孕婦,O型血,丈夫是AB型,查出來母嬰血型不合,說孩子出生后可能出現核黃疸,我想知道這種情況應該如何治療?
武漢市中心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吳汝芳答:ABO血型不合是我國新生兒溶血病的主要原因,占96%,也是高膽紅素血癥的常見原因,占28.6%。血型不合有95%的情況是母親為O型,胎兒為A或B型,在生第1胎就出現血型不合者約占40%~50%。這是因為O型血婦女在孕前常已受其他原因的刺激,產生IgG(免疫球蛋白G)抗A、抗B抗體,懷孕后,這類抗體可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引起溶血。雖然母嬰ABO血型不合很常見,但真正發生血型不合溶血病的要少得多,不用過于緊張。血型不合溶血病多在出生后2~3天出現黃疸,首先出現在臉部,隨之出現在四肢和軀干,最后波及手心及足底,嚴重時可導致核黃疸,也稱膽紅素腦病,會引起神經細胞中毒性病變。核黃疸一旦發病,治療起來較為困難,死亡率高,后遺癥難以治愈,所以重點在于預防。建議家長對引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原發病,如母嬰血型不合溶血病等及早診斷和防治。
O型血婦女孕期應監測IgG抗A、抗B抗體的滴度,對已致敏的孕婦可口服黃疸茵陳沖劑治療,分娩后監測新生兒的黃疸指數,及早發現溶血病,及時用藥物、光療退黃,預防核黃疸的發生。
下一篇:小肚臍的清潔和護理指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新生寶寶的護理經驗二十條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