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目的: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手,提高自我認知能力。
方法:準備一塊顏色比較淺的毛巾。讓孩子舒適地靠坐在媽媽懷里,當孩子舉起雙手玩的時候,媽媽拿出淺色毛巾蓋住孩子的手,用好奇的語氣問孩子:“手呢,孩子的手呢?”孩子會表現出詫異的神情,這時媽媽把毛巾拿開,驚奇地說道:“手出來了。”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手。可重復兩三次。也可用此法蓋住孩子腳讓他尋找。
在孩子玩一個玩具玩得開心時,你用毛巾蓋住孩子拿玩具的手,看一看孩子會有什么表現。他會茫然地四處環顧嗎?會放掉玩具抽出空手嗎?還是會動一動手將玩具從毛巾下取出來呢?
愛心提示:你知道當孩子看見自己的手不見了、手又出現時是多么驚奇和意外嗎?因為此時孩子還不知道“看不見的物體仍然存在”這個概念。因此,看見的東西突然不見了會感到很奇怪,看到消失的東西又出現會很詫異。爸爸媽媽可經常和孩子做這種游戲,讓孩子逐漸明白,小手和玩具不會因毛巾蓋住就不見了的道理。
有觀察發現,用毛巾蓋住孩子拿玩具的手,3個月前的孩子對不見了的物體會沒有什么反應,可能是3個月前的孩子還不能意識到物體的消失,也許是以為不見的物品就不存在了,不覺得奇怪,也不會想到去尋找原因。多數4~8個月的孩子會出現兩種表現,會茫然地四處環顧和放掉玩具抽出空著的小手,也許孩子開始思索“東西去哪兒了”。8個月以后孩子會將玩具從毛巾下取出來,他已經開始明白,不見了的東西仍然存在,也就是說此時孩子已經形成了物體永存性的概念。
游戲中最好選擇淺色的毛巾,這是不要讓孩子的注意力被顏色鮮艷的布所吸引,而不再關注“小手和玩具不見了”這件事。剛開始,孩子可能不會表現出驚奇或者興奮,你可以多重復幾次。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孩子就會關注這一事件了,這對孩子的智力開發十分重要。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