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齲齒又叫“蟲牙”或“蛀牙”,在幼兒中發病率很高,3-4歲幼兒最為典型。專家指出:媽媽們習慣趁寶寶快睡覺時喂奶,這種錯誤的喂奶方式最容易讓寶寶得牙病,所以寶寶喝奶后最好喝杯白開水沖洗一下口腔。
首都兒研所門診部主任胡嵐說,一般孩子在出生6個月后開始長牙,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一些寶寶,還沒等乳牙長齊,已長出的牙就變黑了,這種現象大都是因“奶瓶齲”所致。奶瓶齲是指已經長了牙齒,但還在用奶瓶吃奶的嬰幼兒所患的一種牙病。“有很多家長一到孩子睡覺時,就直接把奶瓶給寶寶,覺得孩子含著奶嘴好睡覺。但時間一長孩子養成了含著奶嘴睡覺的習慣,不久后牙齒上就會出現一些小黑點。”胡醫生說,這種錯誤的喂奶方式讓孩子得了“奶瓶齲”。媽媽喂奶時把奶嘴放在寶寶的嘴里,恰好放在上下門牙的中間,奶嘴頂在腭部,吮吸奶液時,幾乎所有門牙都浸泡在奶液里。寶寶含著奶嘴睡覺,無法清理口腔,使口腔內腐蝕牙體的細菌大量繁殖,久而久之牙齒脫鈣、牙冠剝脫,形成黑色的殘根或牙渣。孩子不僅會牙疼,嚴重時還可發生牙髓炎、牙周膿腫等并發癥,危害全身健康。
專家指出,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可以預防齲齒的發生:
1.不讓寶寶口中含著糖塊或裝有奶汁、果汁的奶瓶睡覺。母親給嬰兒喂奶時,一旦發現嬰兒已睡著了,就要及時把乳頭脫出。 父母應為嬰兒刷牙。
2.睡前用奶瓶喝奶的寶寶,喝完奶后,再換上一瓶白開水喝,起到清潔口腔的作用。
3.控制寶寶吃甜食的量,不過多吃糖。每天吃糖果的次數應控制在1-2次。
4.平時喂奶后,可用消過毒的紗布蘸清水為寶寶擦洗牙面。
5.每次喂奶,最好不要超過15分鐘,減少奶液浸泡牙齒的時間。
下一篇:孩子吃奶粉過敏后引出包裝空白點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奶粉中奶源重要嗎?營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