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北京的幼兒園基本開始放假了。前天早上送美美去班里的時候,鼓勵她要一如既往好好在班里聽講、做工作。晚上吃飯的時候,我有一搭無一搭問她“今天你表現好嗎”。哪成想,美美干脆利索地回答:“表現好是為了讓家長高興!”我差點把飯都噴出來了。
笑過后,我說:“怎么叫為了家長呀,難道你表現好自己不高興嗎?”
這個問題顯然超過了她的理解。我就又說今天你表現好不好。她裝模作樣地笑答“我表現今天是一丁丁點兒好。”
原來老師沒有表揚她,但她覺得自己在午睡方面比昨天快,所以有一點兒進步啦!
我后來認真在琢磨美美說的話。我們家里人從來沒有說過這樣的話甚至都沒有提到過表現是為了讓我們高興。但是,我們的確經常會說“表現好的話,就……”比如,給買新書這樣類似的獎勵。我們也會問老師表揚你了嗎。我們同樣會在她表現不好、不聽話的時候告訴她我們生氣了。然而兒童,以我們想象不到的認知能力,做出了自己的判斷:我表現好的時候,老師表揚所以媽媽會高興,我表現不好的時候,家長會不高興……
這么一路想下去,我都害怕。
我估計很多父母都和我一樣,在對孩子不知不覺說這樣的話。因為我們自己,從小也是在這樣的話語模式下長大的。
可是,用表現好壞、老師表揚與否來評價一個兒童的成長乃至成功、成才,應該不是我們正確的兒童發展觀。如此下去,我們一定犧牲了兒童快樂的、自然的天性和探索的好奇心甚至是勇氣。因為,他們會用我們的框框來決定做事情的時候先看看大人的情緒。
我們大人高興與否,不應該成為孩子行動的方向標。
再說,什么是表現好?憑什么孩子就要按照我們的情緒去表現自己?難道僅僅是為了得到表揚嗎?
當美美覺得老師沒有表揚她,她的表現是一丁點好的時候,她自己在發現自己的進步,這對孩子來說非常珍貴,因為她沒有因此否定自我反而是知道自己哪里做的好。其實,自我的反思和感受到的成就,是自信和自尊的基石。這是人格中最為重要的因子。
所以,我現在要摒棄前面那樣的思維模式。
我就告訴美美:你的表現不是為了家長,你自己的行為要讓自己覺得自己很棒就行。但是,你不能傷害到小朋友。
我想,對于4歲的孩子來說,這些她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有的家長可能會擔心孩子將來不就成了不在乎別人評價的人,那可怎么辦?
這樣的思維轉變,其實需要一定的堅韌毅力。更根本的是要有一種成熟和健康的心態。
我們真的不能在不知不覺中誤導孩子。
切記,表現好壞和孩子好壞,根本不能劃等號! 文/謝影 轉自好父母博客
下一篇:家有寶寶是個“破爛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育兒別忽視了“公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