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有一段時間,每逢周末,我都在日落區的華美雙語學校教普通話。一想到那群調皮好動的學生,心中的滋味是苦樂參半。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ABC,盡管才三五歲大,可對老師來說,年紀越小越難于管教。此外,看看他們學中文時愁眉苦臉的模樣,就知道是被一廂情愿的父母強迫來學習的。有鑒于此,我使用靈活的施教方法,以減輕他們學習的“痛苦”。
按要求,這個班的中文課主要是口語練習。這年齡層的孩子是坐不住的,故我盡量讓他們手腳并用地學說普通話。比如點點頭、搖搖頭、拍拍手、握握手、起立、坐下……還有跳、跑、爬等,給孩子們多一點站起來“表演”的機會。但這個所謂的教室,不過是學校平日給孩子練習繪畫的小房間而已,所以要做跑、跳和爬等大動作時,地方就顯得太窄小了。比如學說“跳”字時,幼童們興奮地蹦跳,地方不夠,便跳到凳子或書桌上。眼看情況失控,我立即叫“坐下”,以制止他們過度興奮。在學說“跑”字時,孩子們更有可乘之機了,盡管事前已三令五申不得離開教室,但他們跑著鬧著,會“不知不覺”地跑到外面去。對此我防不勝防,只好也跟著沖出去,把他們一一“逮”回來。
好在這個班較小,只有五個小孩。年紀最大的是五歲的文森,最小的是他的弟弟麥可。文森聰明好動,常常“發明”一些小動作來,逗得大家哈哈笑。在學“出去”和“進來”的詞時,為解釋得清楚,我給孩子們作示范:退后一步就是門檻外,意指“出去”;跨前一步就是門檻內,便是“進來”。當然,得讓他們“親身”體驗一下。這樣一來,又給他們提供了玩鬧的機會。在我說“出去”時,當哥哥的文森率先撲倒在門檻外的地毯上,緊閉雙目,一動也不動,微微張著嘴,一副“不省人事”之狀。其他幾個小的看了好開心,由此受啟發,也跟著模仿起來。看著一地“昏迷不醒”的孩子,真是哭笑不得。有時,這情景被正巧路過的家長或老師看到,我的尷尬是不言而喻的。
下一篇: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學習能力的關鍵技巧和方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