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案例(二)
打噴嚏
奶奶過生日,媽媽做了豐盛的晚餐,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寶寶全家人熱熱鬧鬧在一起高興用餐,吃著吃著,寶寶突然對著餐桌打了一個大噴嚏,雖然不是外人,但是爸爸媽媽還是為寶寶感到很尷尬,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幾次了,媽媽雖然批評了寶寶,但是寶寶還是記不住。
幼兒行為解析:
幼兒自控能力較差,需要成人的指導和培養,當孩子出現以上不當行為的時候,不能大家一起哄笑或者說“沒關系”之類安慰的話,以免對孩子這種行為產生強化。如果教育方法得當,孩子會很快接受并改正。
方法運用:
首先明確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沒有禮貌、沒有教養的,也是不受大家歡迎的,咳嗽和打噴嚏的時候會有很多細菌噴到飯菜上,很不衛生,所以要學會控制。有一首“打噴嚏”的兒歌很有趣,可以用來提醒和教育孩子:
黃狗打噴嚏,對準小黃狗,阿嚏——嚇跑了小鴨和小雞;
河馬打噴嚏,張開大嘴巴,阿嚏——嚇跑了烏龜和小魚;
大象打噴嚏,伸長了脖子,阿嚏——嚇跑了山羊和毛驢;
寶寶打噴嚏,捂住小嘴巴,頭側一邊去,阿嚏——聲音輕輕的。
最重要的是兒歌的最后一句,告訴了寶寶打噴嚏的要領和規范。需要的時候成人可以作及時的提醒:“寶寶打噴嚏是怎樣的?”家長可以邊說兒歌邊做動作進行示范。
知心話語:
最不留痕跡的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孩子最樂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溫馨提醒:
1.“巧用童謠”法使用時,最好能讓孩子把相關童謠和兒歌背熟,每當遇到該情景時就說一說,讓孩子能逐漸內化成為指導行為的準則。
2.使用童謠時,能用動作示范的最好做出動作進行示范。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孩子學習不妨從興趣出發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獻愛心和理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