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Nathan的媽媽覺得孩子5歲多了,應該培養他一些幫助做家務的習慣。因此,媽媽給Nathan分配了傍晚倒垃圾的任務。起初幾天,Nathan很樂意地把垃圾袋拿出去,但每次回到屋里,媽媽都正在忙著收拾餐桌,沒有顧得上注意他。過了幾天,媽媽發現Nathan開始不太愿意去倒垃圾了。Nathan的媽媽意識到,這可能是因為Nathan沒有得到父母的鼓勵和關注。因此,媽媽對Nathan說,以后你每次去倒垃圾,都可以得到一張小貼紙,如果累計到15張,媽媽就帶你出去郊游一次。此后,每次Nathan倒完垃圾回來,媽媽都不會埋頭做自己的事,而是會對他說:“Good Job!”(你做得真棒!)此后,Nathan總是很樂意地幫助媽媽做各種力所能及的家務。
Nathan的媽媽一直想要培養孩子一種積極的行為。根據行為主義的理論,任何一種積極的行為,如果要得到有效地持續,就需要積極和及時地反饋,這種反饋對所期望的行為起一種強化的作用。而獎勵正是這樣一種積極強化的方法。
獎勵孩子的基本方法可以分為三大類,即精神獎勵、活動獎勵和物質獎勵。精神獎勵包括對孩子的行為表示鼓勵、肯定、滿意、贊嘆和欣賞等,也包括對孩子的積極行為表現出關注,例如對孩子微笑、擁抱、拍肩、撫摸、鼓掌等;活動獎勵包括與爸爸、媽媽一起去公園玩,去郊游,到樓下陪伴孩子打球,一起做游戲等;物質獎勵則包括給孩子買玩具、食物、書、雜志,也包括給孩子一些零用錢。那么,我們應該怎樣獎勵孩子才能發揮更好的效果呢?
首先,在三種獎勵中,精神獎勵對孩子是最重要的,也是父母應該最常采用的獎勵方式。精神的獎勵,使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父母認可和接納,孩子不僅由此產生成就感,而且還增進了與父母的情感交流。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孩子產生安全感。這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重要。因此,父母對于孩子積極的行為和點滴的進步,要及時地發現,并把自己的贊許之情表達出來,即便是對孩子一個會心的微笑或相互拍擊手掌(在美國稱為“high five”),都會給孩子帶來十分喜悅的感受。任何物資的獎勵,都無法替代父母對孩子的微笑、擁抱這些表示關愛的肢體語言。而對于父母而言,精神的獎勵也是最“低成本”的獎勵方式。
其次,不同獎勵方式的有機結合,可以有效地提高獎勵的效果。雖然精神獎勵是我們推崇的一種獎勵方式,但如果只有精神的獎勵,效果很難長久。因此,Nathan的媽媽每次除了會對Nathan說“你真棒!”還每次會給小孩一張他所喜愛的小貼紙。這張小貼紙是一種形式的物質獎勵,而當Nathan累計了一定數量的貼紙,就可以得到一次活動獎勵——郊游。這三種獎勵方式既存在一種獎勵程度上的遞進關系,也存在一種相互依存關系。例如,如果父母給予孩子物質獎勵時板著面孔,其效果就遠遠不及面帶微笑地將獎品送到孩子手上。只有三種不同的獎勵方式相互有機結合時,才能對孩子能夠保持相對比較長久的吸引力。有效地保持所期望的行為的長久性,便是養成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基礎;
最后,獎勵發揮的是導向作用,獎勵的目標行為也要體現與時俱進。獎勵的目的是激發孩子表現一種期望的行為,當這種行為逐漸轉變為習慣時,對這種行為獎勵的頻率就可以逐漸減少,也可以將連續性的獎勵改為間隔性的獎勵,這時,父母對孩子獎勵的目標可以逐漸轉移到培養一種新的行為習慣。例如,如果Nathan每天都習慣去倒垃圾了,就不再需要每天都給他一張貼紙。可以將獎勵的目標轉移到“每次做完游戲后能收拾自己的玩具”。父母通過設定獎勵的目標行為、獎勵的頻次與程度,引導孩子成長的方向,這也是教育者發揮主導作用的具體體現。
下一篇:趙若錦:我是全能寶貝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怎樣讓膽小的兒子變膽大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