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傳統(tǒng)教育一直要求孩子要“聽話”。然而,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開始意識到,太過聽話的孩子將缺乏創(chuàng)造力、想像力和主見,不符合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但對很多人來說,愛一個乖巧溫順的孩子容易,愛一個倔強有個性的孩子卻很難。
“聽話”就意味著沒有個性、沒有主見嗎?培養(yǎng)“聽話”的孩子與培養(yǎng)有個性和主見的孩子,是一個很矛盾的問題嗎?
聽話的孩子到底好不好?這個問題誰都很難用是或否來簡單地回答。因為這里面有一個度的問題。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只要達到了教育者的目的,這樣的方法就是正確的方法。
傳統(tǒng)文化總是教育小孩從小要“聽話”,“仙人”(溫州話),不要“淘氣”。可是,這“仙人”不是那么好當?shù)摹N覀兘逃鰜淼暮⒆油蔼毩⑿圆睢薄ⅰ澳懶∨率隆薄ⅰ叭狈ι缃荒芰Α薄B犜挼暮⒆犹尨笕耸⌒牧耍蛇@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長遠發(fā)展卻是不利的。孩子自小為了迎合大人的口味和臉色,已經(jīng)日復一日地磨平和削去了自己的棱角和個性,外表聽話而內(nèi)心矛盾重重。長大后,即便他想沖破這張溫柔的網(wǎng),已經(jīng)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如果孩子太過聽話,父母應該感到的不是驕傲,而應該是警惕。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活潑好動不是什么太壞的事,相反,太過壓抑和過多說教都是違背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的。“不聽話”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見,大腦思維活躍,對任何人或事情不隨便屈從,自信心強,有獨立處事能力。但若是放任自流,時間一長,就會有走向另一個極端的可能:過度調皮和蠻橫,以自我為中心,沒有禮貌。這樣下去對孩子的成長和健全心智的形成也是不利的。
為了培養(yǎng)好學、好問、好動的兒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主張”,即:解放兒童的頭腦,使其從道德、成見、幻想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雙手,使其從“這也不許動,那也不許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嘴巴,使其有提問的自由,從“不許多說話”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空間,使其接觸大自然、大社會,從鳥籠似的學校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過緊安排,從過分的考試制度下解放出來;給予民主生活和自覺紀律,因材施教。
所以這個度一定要把握好。如何把握,我覺得有幾點可供參考:
一是要真正地愛孩子,理解孩子,做到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顆愛心,平等的愛心。愛是沒有條件和年齡之分的,愛是心靈的相通和呼應。愛他,理解他,讓他自由地呼吸、成長,做他自己,而不是任何你希望他成為的什么人,慢慢地他會明白什么是愛,什么是被愛,什么是付出,什么是獲得。這才是最重要的。
二是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場,以孩子的眼光和角度細心觀察和感受孩子的表現(xiàn)和內(nèi)心感受,我覺得這樣做是比較積極和客觀的。作為家長和教師,不能隨便給孩子冠以“太皮了”“太不聽話”等負面心理暗示,長久下去,會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態(tài),故意弄出一些事來引起大人的注意。
三是要在保護孩子個性和主見的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集體觀念和紀律性。上課時的隨心所欲,會分散注意力,也會影響應有的教育效果。“聽不聽話”與“守不守紀”本質上是兩碼事。我們既要教育孩子敢于質疑,善于思考,有自己的主見,又要教育孩子養(yǎng)成尊重他人,嚴守紀律的好習慣,尊重別人同樣也得到相對的尊重。父母要善于用生活的機會教育孩子,讓他(她)明白遵守紀律的重要性。當孩子表現(xiàn)出良好的紀律行為時,給予正面的鼓勵,要讓孩子了解什么樣的情境需要怎樣適當?shù)男袨楸憩F(xiàn)。
聽話不聽話,只是孩子與大人交往的一種形式,可別小看了這些“小不點”。或許聽話的孩子未必不好,但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有個性、有思想、有教養(yǎng),又聰明的孩子,能快樂、健康,幸福地成長!
下一篇:孩子比較所付出的代價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女孩子學會物品歸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