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現代社會的雙薪家庭很多,父母常常忙碌于工作,因此陪伴孩子的時間實在有限。但是,無論怎么忙碌,孩子的成長都不能重來一次,父母一定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把對孩子的關心和愛,滿滿地表達出來。
你陪孩子了嗎?
你每天都有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嗎?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通常都會做什么呢?一項“家庭教育大調查”顯示,60%的家長每天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仍然有4個小時左右,親子共處時,最常從事的活動是:35%的孩子在看電視,25%的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剩下的則是其他,如游戲等。家長每天和孩子說話的時間,則縮短在半小時以內,而且說的內容多是“教導性”的。
在這種情況下,家庭教育出現了“想要”和“需要”之間的落差,家長最想要的是:孩子功課棒、才藝佳、聽話又乖巧。所以爸媽花時間與精力最多的,還是處理“課業與升學的壓力”、“孩子學習的狀況”等問題,然而對孩子最希望與爸媽分享的“心情和情緒”,家長卻關注不多。因此,很多孩子的心愿就是爸爸媽媽能多和他們說說話,而不是總問:“你今天的功課完成的怎么樣?”“今天你學會什么了?”
父母的陪伴不可少
學會擠出時間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非常大。父母們非常需要學習的一點是,如何在忙碌的上班生活中,帶著孩子一起甜蜜地成長。也許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會犯一些錯誤,但是只要及時修正這些錯誤,仍然是孩子的好父母。孩子有時候會不太聽話,家長需要在火冒三丈之下,按捺住自己躁動又疲憊的情緒。即使在百忙之中,家長也要努力擠出一些專屬于孩子的時間,當孩子在你的身邊調皮搗蛋的時候,偶爾有些令人驚喜的表現時,也要及時給予安慰和鼓勵。不要因為各種理由或借口,把孩子丟給長輩及保姆,父母的愛和引導,是任何人也沒辦法替代的。
陪孩子玩耍
寶寶在滿月之后,醒著的時間越來越多,這個時候他已經非常樂意在父母的陪伴下玩耍了,此時他還是個“被動”的小家伙,但也是各項能力發展非常迅速、非常重要的時期,正需要家長的主動引導和啟發,如果這個時候總是讓寶寶一個人呆著,不給寶寶適度的刺激,寶寶的腦袋理只能是一片空白。千萬不要忽視陪伴對寶寶的教育意義,也不能以忙碌為接口逃避和寶寶在一起。
陪伴的質量更重要
家是孩子良好人格養成的搖籃,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是塑造孩子人格教育的重要基礎,尤其是學齡前的階段,是孩子人格的養成期。看著孩子一天一天地長大,似乎能看見自己小時候的影子,而在陪伴孩子一天天成長的過程中,孩子也會教會我們一些東西。雖然雙薪家庭的父母常常在跟時間賽跑,有時忙到回家時,已是明月高掛,甚至孩子已經睡眼惺忪,然而,聰明得父母仍能擠出時間陪陪孩子,如和孩子聊聊天,分享他的心情、心事。即使你能陪伴孩子的時間真的很短,但只要注重質量,仍然能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而當孩子得到父母的愛與關懷的時候,孩子的穩定情緒與自信心就會持續成長。
家庭運動1 2 3
所謂的123,就是承諾每天至少陪伴孩子“20分鐘”,一起做“3件事”,如共讀、分享、游戲等。每天必做3件事:
1 共讀
每天給孩子念個小故事,或者讓他給你念。從親子共讀故事的環節中,可以了解孩子對文字的理解程度,也可以教他認字、教他生活經驗,并和他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起讀書,目的并非只是讓孩子聽一個故事那么簡單,讀書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2 分享
是同理心的傾聽與分享,內容可以不受限制地海闊天空、無所不談,讓孩子和你分享今天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或者讓孩子釋放他的情緒,甚至是一起分享一頓精致的晚餐。跟孩子說說話,聽聽他的心聲,你會發現,小小的孩子其實挺有想法和主見的,也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是在乎他的想法和活動的。
3 游戲
所有學齡前孩子的“學習”,其實都是以游戲為主的,無趣或者不好玩的東西是無法引起孩子的興趣與探索動機的。因此,有空的時候就陪孩子玩任何他認為有趣的玩具或游戲,比如玩積木、益智拼圖、字卡、角色扮演等,孩子在游戲的過程,可以嘗試各種體驗,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家長可以通過游戲觀察與了解孩子,然后順著孩子的稟性讓他學習各種生活常識,讓孩子在生活中得到均衡發展。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讓孩子誦唐詩不如背兒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英國的兒童“建筑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