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國際著名數學家、哈佛大學教授、浙江大學數學中心名譽主任丘成桐,早些時候曾在《人民日報》發表了《多思考比會考試更重要》的文章。文中指出,第四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宣布,新設立的“泰康中學生數學獎”啟動。這個獎項不同于傳統的數學競賽,它的評獎標準注重創新與實踐,鼓勵團隊精神。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新的獎項,鼓勵年輕人多思考,而不單是會考試。一年一度高考、中考期間,有關如何更好地培養孩子的思考力,在備戰好各類考試的同時,讓孩子的思考力“活”起來,成為許多關注教育問題的有識之士思考的大事,而這,對于當今教育的發展亦是意義重大的事!
思想是思維活躍的見證,是創造力生根發芽的土壤,是敢于另類、不滿現狀、善于挖掘的創造性思維,更是打破死氣沉沉社會現狀的“新鮮亮色”“思維震撼”和“觀念更新”。它給社會進步、行業發展帶來推陳出新的可持續發展。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者,多具有標新立異的思考能力,具有善于思維的“生成性智慧”。
遺憾的是,在應試教育的“訓練”下,現在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質疑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急劇下降,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孩子的大腦成了“知識容器”,課堂成了“滿堂灌”,教育注重標準答案,缺乏必要的思考氛圍和思想性激活。教育者怎樣教育,學生就很馴服地言聽計從,不敢、不愿對老師的教導和既定結論提出真知灼見,提出建設性見解。
學生多成了“考生”,成了“知識掌握者”,而不是 “敢于懷疑者”,思考力久之就會“生銹”“鈣化”“淡化”,就會成為 “思維死水”,而孩子也成為逆來順受的“思維呆子”。這種缺乏思想活力的學生將來走上社會,大多滿足現狀,循規蹈矩,難以有創造性成果。正如丘成桐所言:“年輕人是未來中國科技的主力軍,可如果中學不能為我們輸送很好的苗子,那就培養不出人才?!?/p>
而西方教育就很注重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只要是言之有理,對問題認識不全面,也能得到認同和賞識,他們的教育評價對偏才學生還給予制度傾斜和關照,充分發揚他們的思考天性。美國的“西屋科技獎”專門面向高中生,就是要注重挖掘其思考能力的。據統計,“西屋科技獎”得主中有5位后來成為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27人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我們的學生中學時代在國際性比賽中屢屢優于西方孩子,而成人后就“泯然眾人矣”,與這種思考能力的鈍化不無關系。
讓學生擁有“我思考,我存在”的思維特點,具有“我思考,我進步”的性格養成。社會對這種標新立異、善于思考給予認同和敬仰,而不要一味追求“規矩”、標準答案,思考力張揚、挺拔、站立起來才會成為可能!
下一篇:成語游戲幫助幼兒構筑思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當你的孩子開始頂嘴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