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主持人】鄭潔 詩人、作家、教師
【嘉賓】
徐俊 滬劇演員、戲劇導演,曾執導《第一次親密接觸》、《玉卿嫂》等越劇,獲得過中國首屆越劇節劇目金獎、浙江省戲劇節導演特別獎。2007年創辦上海閔行區“金色陽光世博幼兒園”,致力探究“教育戲劇”的理論與實踐。
小荷 《歡樂蹦蹦跳》《為何逗》欄目主持人。“哈哈美麗心世界”大型兒童慈善活動項目負責人。曾直播主持電臺兒童心理類節目《奇奇成長熱線》。
葉風靜 專業是船舶設計,喜歡的卻是哲學與教育,做過市場銷售、公司管理,后來為不受拘束自我創業。有了兒子后,轉而鉆研幼兒的教育與養育,并創立了“和諧寶寶學前教育網站”,立志傳播科學和諧的幼兒教育理念。
【主持人的話】
對比過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埋怨現今社會凡事都追求實際利益。盡管這種不考慮其他因素、缺乏人情的現象被斥為功利,但也有人通過理論研究,肯定功利主義客觀上對于推動經濟發展在特定的時代有著有益的一面。
近日,我跟一些有實際教育經驗的同仁探討功利社會的孩子教育時,大家都認為,功利教育在教育目標上,重成才,輕成人,重經濟效益,輕教育質量;在教育行為上,背離規律,無視孩子是處于成長中的人,無視孩子作為一個社會個體的正常社會交往需要和人生體驗,把讀書看作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手段。
大家更擔憂的是如果教育的價值取向重結果輕過程,教育追求短期行為,那么我們必將在不久的將來得到教育的反射性報復。
1.在孩子身上看到社會的形態
鄭潔:請你們三位談談功利社會的教育問題應該是很貼切的。你們不斷接觸孩子和孩子的家長,最有發言權,在孩子身上能否看到社會的形態?
小荷:主持“歡樂蹦蹦跳”已經有12年了,感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早熟,越來越“聰明”了。從前的孩子更天真,更有一種童趣,現在會在孩子身上看到成年人的影子。歡樂蹦蹦跳曾辦過一個小型的比賽,優勝者當選為“歡樂寶寶”,將得到香港迪斯尼的入場券。一次我開著玩笑問一個孩子:“你比較喜歡小荷姐姐還是眼鏡哥哥呀?”他回答:“眼鏡哥哥。”我裝作傷心道:“為什么不喜歡小荷姐姐呢?”孩子很快接口說:“因為小荷姐姐不是評委。”現場哄堂大笑,我的心情卻有些復雜。今天孩子們的早熟,從某些方面也反映了這個時代的進步,現代社會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各種信息,更容易從成人世界中吸收一些東西。孩子表現出來的功利是一種折射,因為孩子的行為往往是從家長身上不自覺地延續過來的。還是以歡樂蹦蹦跳節目中的現象為例,節目的錄制每次大約邀請80位小朋友及其家長參加,通常我們讓孩子和家長分兩邊坐,每一次的節目錄制過程中,總能聽到家長喊:“坐第一排呀,坐小荷姐姐旁邊呀!”
葉風靜:許多父母愿意為孩子早期智力開發投入時間與金錢,如幼兒奧數培訓、幼兒英語、幼兒圍棋,甚至出現EMBA(幼兒MBA)。現在不僅知識功利化,倫理也功利化,父母將自己的功利化人格投射到孩子身上,為了自己孩子在未來比別的孩子更有能力獲取“功”與“利”,從出生就開始了功利化的“教”與“訓練”(實在不能用教育兩字)。孔子曰:“仁在內,禮在外。”而現在的父母只要孩子“禮在外,利在內。”有些父母從小教孩子如何討好老師或大人,還有朋友教自己孩子“三十六計”。
徐俊:對于學習,大人往往有種想法。比如每次去幼兒園接小孩,他們總會問,“今天學了什么?”但孩子的回答往往是:“沒有。”其實對于孩子來說,很多教育不能馬上看到效果。不少家長喜歡讓孩子們學習一些技能性的東西,如繪畫、鋼琴,而忽視對孩子心靈上的開發,這也許是我們當今教育存在的問題。
上一頁123下一頁下一篇:給孩子一個溫暖的睡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五招打造交際花寶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