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一、什么是啃老族?
“啃老族”是指已經成年,并有謀生能力,卻仍未“斷奶”,得靠父母供養的年輕人。社會學家稱之為“新失業群體”。
據有關專家統計,在城市里,有30%的年輕人靠“啃老”過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問題。“啃老族”很可能成為影響未來家庭生活的“第一殺手”。
據中國媒體調查,目前“啃老族”主要有以下六類人:一是大學畢業生,因就業挑剔而找不到滿意的工作,約占20%;二是以工作不適應等為由而離職者,占10%左右;三是“創業幻想型”青年,他們有強烈的創業愿望,卻沒有目標,缺乏真才實學,總是不成功,而又不愿打工,約占20%;四是頻繁跳槽,最后找不到工作,占10%;五是下崗的年輕人,他們習慣于用過去輕松的工作與如今緊張繁忙的工作相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就離職,約占10%;六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勞動力市場上找苦臟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呆在家中,占30%。
“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
二、“啃老族”的行為與不當育兒方式有關
為什么當代社會出現了很多成年之后還依賴父母生活的“啃老族”?幼兒教育專家認為,“啃老族”的行為與他們在6歲前受到的不當育兒方式有關。
在鄭州召開的中國幼兒教師發展論壇上,幼兒教育專家認為,父母對6歲以下兒童不當的教育方式,導致他們成年以后缺乏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啃老族”就是鮮活的例子。成年以后,在經濟、心理、生活等方面缺乏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依然依靠父母的人被形象地稱為“啃老族”。
中國園長發展論壇主席、幼兒教育專家李俊杰說:“就拿吃飯來說,孩子都好幾歲了,父母還給孩子喂飯;或者當孩子自己吃飯把飯灑出來時,一些父母不是耐心提醒、糾正動作,而是對孩子大聲呵斥,這對孩子的獨立精神和自信心都是一種打擊。”
致力于幼兒教育科學普及工作的學前教育碩士李俊杰說:“對兒童正常行為的壓制和約束,不利于培養孩子獨立、自信的品格。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依賴父母,做事情畏首畏尾。”
專家認為,讓孩子自己吃飯,不僅有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和自信心,還有利于培養孩子的手眼協調性,對以后孩子學寫字、學畫畫以及培養動手能力都很有幫助。
根據學前教育理論,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的個性和心理素質在6歲以前基本定型,如果兒童6歲以前養成過多依賴父母的習慣,那么以后再培養他獨立、自信、頑強的品格就會相當困難。
中國男幼兒教師聯盟網站負責人說,現在人們對中小學教育已經十分重視,但是對于幼兒教育關注不夠。實際上,父母對6歲以下兒童的教育方式,會直接影響成年以后的行為方式。6歲以前不當教育方式的后果,是難以挽回的。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幼兒識字需注意的事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寶寶從小自信的28個方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