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以問題為中心,家長可以給孩子營造一種思考問題的狀態。強調實踐、體驗、創造的過程,就是讓孩子自己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認識問題,道德教育將不再是在紛繁的社會現實中簡單地把前人總結出的道德真理傳遞給下一代,而是帶領孩子去審視不斷發展變化的客觀世界,并從中發現真理。
要提倡以問題為中心的教育組織形式,讓孩子成為道德教育的主體,將道德教育演變成孩子實踐、體驗、創造的過程。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在道德教育中依靠強勢話語灌輸,習慣于與教育對象處于一種強勢的、制約性的、成系統的對話狀態。簡單地告訴孩子:必須怎樣怎樣、不許干什么什么,這實際上不利于發揮孩子在道德發展中的主觀能動性。以問題為中心,是當代教育改革中教育組織形式改革發展的一種趨勢,是教育以使人獲得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的一種具體表現。
以問題為中心,家長可以給孩子營造一種思考問題的狀態。強調實踐、體驗、創造的過程,就是讓孩子們自己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認識問題,道德教育將不再是在紛繁的社會現實中簡單地把前人總結出的道德真理傳遞給下一代,而是帶領孩子去審視不斷發展變化的客觀世界,并從中發現真理;強調實踐、體驗、創造的過程,就是在所有的德育過程中,都要樹立一個參與的觀念,調動青少年主動認識、自主參與、積極探索的能動性,通過自主尋求的活動,使他們獲得人際交往、信息獲得和表達等多種能力;強調實踐、體驗、創造的過程,就是要通過德育過程,給孩子提供一些角色,創造一些情景,把他們放在道德選擇的兩難之中,如“我當一天家”、“跟媽媽學做列車乘務員”等活動,都是通過情景和角色,實現了孩子在道德教育中的主動狀態,真正發揮了他們自主認知的功能。
道德是一種能力,因此讓孩子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得到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目前的道德教育總體上是一種對于個體的觀念傳輸和行為約束,但實際生活中道德表現反映的卻是個體與周圍客觀世界,包括與他人間的一種關系。因此,道德教育中的群體互動不僅是對于教育效果的促進,更是實現一個人道德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
在道德教育的指導思想上,需要把道德能力的培養作為道德教育的重要追求,同時重視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這就必須求助于群體中個體間的互動,真正讓孩子在群體運行中的承擔角色,在與他人的融合、矛盾、沖突中學會與人相處的規則和實際行為的能力。
家長可以運用成長小組的模式,主動為孩子建立一個經常性的互動群體。所謂成長小組,就是在家庭中集中孩子的三四個同學或小伙伴,讓他們組成一個小組,周末或隔周末活動一兩個小時,孩子們彼此分享成長的快樂與苦惱,比如傾訴一下自己在學習或其他方面取得成績后的快樂、抱怨自己與父母之間不調和的表現、把自己心中想不明白的問題說一說等等,這種狀況下的互動重要的不是是與非的辨別,也不是接受很多的道理和正確認識,而是作為個體在團體中的一種溝通和聯系。
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是家長教誨孩子,而是在家長的輔導和幫助下孩子在相互交往中的自我成長。通過這種在群體里的溝通和互動,幫助孩子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在團體中生活。這對于今天的獨生子女,對于目前激烈競爭的社會現實,都具有特別的意義。
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的幾種方法:
(1)利用傳統故事、影片等方式對孩子灌輸道德思想。
(2)給孩子以主動性,使其獨立思考問題,認真分析,并拿出解決方案。
(3)鼓勵孩子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學雷鋒活動、充當志愿者等。
(4)幾個家庭聯合起來使孩子和家長之間形成多向溝通,讓孩子在溝通中體會道德情感。 幫孩子打好榮辱觀的基礎
下一篇:不同家庭的不同管教方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現代家庭必須重視勞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