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就是在不斷地問“為什么”的過程中長大的,他們所學到的很多知識、思想都源于一個個的“為什么”。所以父母要認真地對待孩子的“為什么”,遇到不清楚的知識,虛心地和孩子一起探索學習,粗暴地打斷孩子或草草地敷衍孩子只能打擊他們的求知欲和自尊心。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覺,寶寶在3歲以后,對世界的好奇心也越來越強,他會不斷地問“為什么”。有一些可笑和幼稚的問題,家長都不知道應該怎樣回答。其實,愛問“為什么”是孩子對事物感到好奇,探究問題結論的思維活動,也是孩子思維發展水平提高的主要標志。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好奇心很強,而生活經驗又不多,因此會問一些可笑和幼稚問題,是很正常的。作為家長,必須正確地面對孩子的“為什么”。
“這是什么啊?“為什么鳥會飛啊?”“怎么會有彩虹啊?”孩子總有那么多的“為什么”,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想要一探究竟。孩子能提出問題是一件好事,這充分說明他在用心去思考,只是對表面現象的觀察已經不能滿足他的好奇心,他要挖掘事情的深層內涵,這很值得去鼓勵。他的問題也許會顯得有些簡單幼稚,但這是孩子對這個世界理性的探索,所以家長在回答的時候態度一定要真誠,不要嘲笑孩子,更不要對他們的問題不理不睬,這對孩子的求知欲是個致命的打擊。家長要如何正確地對待孩子的提問呢?
首先,家長要耐心、認真地聽取孩子的提問。孩子在與周圍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接觸后,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會對周圍生活中各種現象發生一定的興趣,在求知欲望的支配下,他們就會主動地向父母發問,希望能夠得到滿意的回答。因此,家長在孩子提出自己的問題時,一定要耐心地聽取,并給予鼓勵和支持。
其次,要準確而生動地回答孩子的提問。父母在回答孩子問題的時候,可以使用形象的舉例來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比如當孩子問“梨子為什么是甜的”的時候,可以回答:“寶寶最愛吃的金絲猴奶糖也是甜的,那是因為里面含有很多的糖,梨子里面也含有糖分,所以吃到嘴巴里是甜的,寶寶明白了嗎?”對孩子的求知問題,一般不要直接回答是什么。最好的方法是做一些提示、反問,啟發孩子自己思考。而遇到家長一時間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的問題的時候,父母可以勇敢地承認,并且鼓勵孩子一起來探求,培養孩子追求真理的精神。正確回答孩子的提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長給孩子的回答是錯誤的,那么這種錯誤對孩子的認知來說可能會持續很久。
清晨,媽媽騎著電瓶車送佳琪去幼兒園,一路上佳琪問東問西,一會兒也老實不下來,媽媽一開始還認真地回答佳琪的問題,后來面對佳琪的無休無止地提問,媽媽感到很不耐煩。過了一會兒,她們到了一座很美麗的橋前,橋的兩側有大大的紅色的“富安橋”字樣,好奇的佳琪問媽媽:“媽媽,這是什么橋啊!”佳琪的媽媽勉強壓住心里的煩躁,回頭隨意地告訴佳琪:“這就是旺倪橋啊。”其實,佳琪媽媽只要看一下橋的兩側便可以知道橋的名字了。直到佳琪出國留學,佳琪還管這座橋叫旺倪橋。
毫無疑問,佳琪媽媽在這個問題上對孩子的態度是敷衍的,她的敷衍態度卻給了孩子錯誤的信息,以至于孩子長大后還犯著同樣的錯誤。有的人認為,孩子有時提出的問題毫無意義可言,即便回答了,對孩子也沒有什么幫助。其實,認真回答孩子問題的意義并不在此,孩子從兩三歲開始就可以對世界進行感知思考,孩子能提出問題,對這個事物感興趣,說明孩子不僅不笨,并且還有靈活的思維。所以,家長應該耐心地傾聽孩子提出的問題,認真考慮如何回答。在回答時還要注意方法,不能欺騙孩子,更不能隨意敷衍,同時不能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奇心。凡事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多為孩子著想。
最后,家長要科學地引導孩子積極地探索問題。孩子總是能夠提出新問題,他們可以在觀察事物的時候發現問題,也可以從學習中找到新問題,甚至還能夠從一些活動中發現問題。對于孩子的探索性行為,家長應該給予高度重視,鼓勵他們積極地發現問題并大膽地提問,使孩子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總之,喜歡提出問題是孩子智力向高層次發展的標志,重視和正確對待孩子的“為什么”,不僅能使孩子獲得新的知識,還能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其創造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下一篇:如何幫孩子制定和遵守規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肯定孩子情感建立自我意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