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聽最牛憤青教授講孩子的成才之道
早報訊 不要讓孩子去爭第一!為什么那么多學生到大學以后就不讀書了?那是因為幼兒園、小學、中學的時候都不讓他玩,所以他只能到大學里玩……昨天下午,由浙大團委和杭十五中教育集團聯合主辦的“少年大講堂”開講,浙大黨委副書記鄭強作首場報告《一個教授眼中孩子的成才之道》。聽聽這位曾被評為“最受學生喜愛老師”和“最牛憤青教授”的成才之道,對家長們或許有啟發意義。
曾有喜歡鄭強的學生在網上整理了“強哥語錄”,而在昨天的報告中,經典語錄同樣頻頻閃現。
語錄一:不要鼓勵孩子為了得到小紅花,拼了老命去跑那30米或300米。
“孩子的成長不是30米、300米、3000米賽跑,而是萬米賽跑,不要太看重某個時期的領先或落后,不要讓孩子去爭班里的第一。”鄭教授話音剛落,聽眾席里就爆發出一陣掌聲,記者身邊的一個初一男生迅速從包里掏出一本筆記本,把這句話抄了下來,“不要爭第一,回家念給老媽聽去。”
語錄二:培養孩子如同制作精美的陶器,是一個系統工程,每個步驟都有著嚴格的分工,不能急于求成,顛倒程序。
“現在中小學、幼兒園的老師們太辛苦了,但他們耗費的精力并沒有得到成比例的回報,原因就在于程序錯了。”鄭教授形象地把孩子的成長比喻成制作陶器的過程:混土(幼兒園)→做坯(小學)→曬坯(初中)→上釉(高中)→燒窯(本科)→出窯(研究生)。
“現在少年宮的鋼琴班、計算機班、英語班,哪個門前不是車水馬龍?幼兒園里就在‘講坐姿、立規矩’,哪有這樣磨滅孩子天性的!”鄭教授認為,現在的教育存在一種誤區,那就是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中學化、中學教育大學化,“事實上,這是在掠奪式地挖掘孩子的智力。”
語錄三:為什么那么多學生到大學以后就不讀書了?那是因為讀幼兒園的時候你們不讓他玩,讀小學的時候也不讓他玩,讀中學的時候還是不讓他玩,所以他只能到大學里玩。
“為什么中國學生的‘大學前’成績這么輝煌,但至今出不了一個諾貝爾獎得主?”鄭教授認為,提前、超量地灌輸知識,會極大地挫傷孩子們的求知欲望、摧殘他們到大學后的發展潛力。
語錄四:現在那些物理、化學奧林匹克競賽獲獎的學生里,有幾個是真正愛物理、愛化學的?當一個人把一件事當成是謀生手段的時候,他就不可能在這一領域有所建樹了。
“在我們之前招收的那些奧賽獲獎學生里,最后真正能潛心研究、在相關領域取得成績的人并不多。所以,我們和其他一些高校近幾年已經達成了共識,不再提前錄取那些奧賽獲獎的學生了。”鄭教授讓學生們回家轉告父母,教孩子學習鋼琴、外語、繪畫和計算機,并非是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教會孩子‘誠實做人’、‘不怕艱苦’,才真正給了孩子一生的頂天立地、用之不竭的素養和財富。
下一篇:用什么來代替對孩子的指責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邏輯思維從幾歲開始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