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今年以來,我國中小學普遍開展了實施素質教育的系列活動。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它最初是針對我國基礎教育中存在的“應試教育”而提出來的。隨著認識的深化,素質教育已不完全局限于中小學教育,而是把它當作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高全民族素質的手段。因此它也是一種教育目標和過程,是全面發展和個性和諧發展教育相統一的教育,是全面實施德、智、體三維一體的整體化教育。然而,應該怎樣實施素質教育?在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及各種辦學條件尚不完備的情況下,是否應該與大城市的學校一樣實施素質教育,則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筆者任教的這所鄉鎮中學,今年從初中一年級開始,學生每星期只在校學習五天,每星期有兩天歸自己支配,學校也減少了許多文化課的時間,用于學音樂、舞蹈、畫畫、手工制作。
然而,據筆者了解,此舉只是讓學生有了更多玩耍的時間。孩子多了一天休息日,但是很多家長因未實行雙休而無暇顧及,于是讓孩子們自己去玩。很多孩子抵擋不住電子游戲的誘惑而在這一時間去玩個痛快,沉迷其中無法自拔,以至影響身體健康和下一星期的學習,讓家長很不省心。不少家長都說有這么長的時間讓孩子自己支配,孩子又缺乏分辨力和自制力,還不如去上學把他們拴住。
素質教育勢在必行,但怎樣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怎樣才能保證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學校里多開設音樂、繪畫、舞蹈課等是對的,但不僅僅是這些,我們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讓下一代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我們這些形式上的改變要服務于教育的根本目標,教育質量的評估要以是否實現了這一目標為標準。我認為:素質教育不能僅體現在一周放兩天假讓學生有更多自己玩的時間,可以讓學生星期六也到校,學校開展各種活動,進行各種形式的教育。但每周需有一個主題(如集體主義、英雄主義、愛國主義、法制教育、愛心培育、環保教育、形勢教育、公平競爭教育、吃苦教育、國情教育),地點隨主題的變化可任選。
素質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要在不斷探索中前進,切不可因對它的誤解而導致教育的落后甚至倒退。
相關報道:是素質教育還是引狼入室
素質教育呼喚因材施教
孩子的素質教育其實很有趣
孩子素質發展的七種能力
從細微處看美國素質教育
下一篇:引導孩子明辨是非真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自立能力從孩子的衣食開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