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四、怎樣讓孩子使用形象思維時獲得幸福感
1 讓形象在大腦里動起來
人的思維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形象思維,另一個就是抽象的思維了。一般來說,形象思維如果發展不好的話,抽象思維就很難發展充分。
還有另一種說法,人的思維有藝術思維與科學思維兩大類型,科學思維是有指稱的,藝術思維是沒有指稱的。比如形容嘴,科學思維說那張嘴有多寬,嘴唇有多厚,要相當精確,要能對應上,而藝術思維只說那是一張肉乎乎的嘴就可以了。
其實,只是分法的不同,本質上是一樣的,藝術思維就是形象思維,科學思維就是抽象思維。許多人將這兩種思維分割看待,認為搞藝術的只需形象思維,搞科學的只需抽象思維,這是不對的。據我了解,許多科學的發明都與形象思維有著很大的關系,是以形象思維為先導的,有的是在“形象”的狀態中構想出來的,有的是在無意識的狀態甚至睡夢當中發現的。所以,我們培養孩子,要盡量兼顧兩個方面,這樣孩子才能全面發展。至于有的人天生形象思維能力特別強,有的人抽象思維能力特別強,那只是比重問題,不能因為某一項強就忽略另一項。
要是一個孩子想成為科學家,并不是只把推理、運算、操作學會了就能實現目標。科學家首先得是個藝術家。這里說的藝術并不是會畫畫或者會彈琴,而是具備藝術的素養——想象、創造、形象思維、心靈感受,這些欠缺了,就只能成為一個匠人。
一分之外
我看過一篇文章,說全國大學校長聯誼會在南京召開,南京大學校長蔣樹聲呼吁中國的大學應該借鑒一下美國哈佛大學的經驗。哈佛大學招生,總分為七十六個分值,而文化知識僅占一分。一分之外的七十五分是什么呢?我們想過沒有?我想,就是因為那個七十五分,才使哈佛成為世界一流的學校。
有一道哈佛的考題:讓考生經過一個房間去領表格,之后老師宣布,這個領表格的過程其實就是一次考試,只有一個考生得了滿分,其他全沒得分。為什么呢?因為他看見房間很臟,拿起掃帚把房間打掃干凈了。這是考公共意識。
還有道劍橋的考題:老師出了一道題,這個考題在那邊的教授手里,你們去要吧。考生挨個去要,老先生只顧低頭看報紙,根本不理,怎么問也問不出來,只好走開。有一位靈機一動,掏出打火機,點燃了報紙,教授騰地站起來,宣布他及格了。這是考應變能力。
有次看電視,微軟公司在亞太的新任經理跟主持人談話,談到最后,主持人半認真半調侃地提了個要求:聽說微軟公司很難進,您能不能出上三道題,讓觀眾聽聽,沒準兒有人能答對,不就進了微軟?經理說:不必三道,兩道就可以了。
什么題呢?第一道:大名人來到小城市,記者爭相采訪,只有兩名拿到了采訪權,但有個限定,每人只有半小時,而且是在一小時之內進行,絕對不能超時。結果呢,記者甲談到三十五分鐘時還沒有停下的意思,你是記者乙,想個什么辦法讓他停下?
第二道:小城市最著名的主持人被大城市挖走了,在她離開的時候,要做最后一檔節目,請你替她寫一篇告別的文章。
這些考題里面,有多少知識的、記憶的成分?全憑人格,全憑智慧。
我常常對家長說,中國的教育已經開始改了,你要有長遠眼光,不要盡想著知識技能、班里第幾名。你的孩子還小,要是到了上大學的年齡,國家的考試也成了這種形式,怎么辦?就算教育改不到這樣的程度,孩子大學出來,要進行公司,公司經理不吃那一套的,他們主要看的是人格看的是能力,你怎么辦?
白象似的群山
什么是形象思維呢?一般情況下,是文學藝術創造者從觀察生活、吸取創作材料到塑造藝術形象這整個創作過程中進行的主要的思維活動和思維方式。形象思維遵循認識的一般規律,即通過實踐由感性階段到理性階段,達到對事物本質的認識。但形象思維又有其特殊的規律:它一般不脫離具體的形象,而只是舍棄那些純粹偶然的、次要的、表面的東西。
上面說了,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并不排斥,而是相輔相成。藝術家的思維在對現實生活進行深入觀察、體驗、分析、研究之后,選取并憑借種種具體的感性材料,想象、聯想和幻想,伴隨著強烈的感情和鮮明的態度,運用集中概括的方法,塑造出完整而富有意義的藝術形象的。所以,形象思維與生活、見聞、經驗的關系非常密切。
沒有形象思維的人會出現什么情況呢?就是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能活靈活現地感受與描述。許多人說話干巴巴的,沒有情景,沒有氛圍,不能打動人,原因就是他沒有很好的形象思維的能力。有的人正好相反,繪聲繪色,一下能把人帶到某種情景之中,這種人形象思維的能力特別強。
最近我在寫一本書,書名叫《卡通徐》,寫我家先生,都幾十年的事了,活脫脫在腦子里重演了一遍。我的先生,四十多歲的人了,還那么天真、那么幼稚,在中央美院的時候人家給他起的外號叫“老天使”。有一天他在家唉聲嘆氣,說發現這輩子活成了一個卡通,我一聽,拍案叫絕,當天就開始寫作,一邊寫一邊笑。先生一聽我笑就過來了,問我笑什么。我說那些事兒以前并不覺得有多好玩,一寫起來覺得太有趣了,簡直像演電影,在我腦子里整個過了一遍。而且,寫的時候根本不覺得是在寫,就是好玩,筆尖上淌出來的都是幸福。
我不是專門搞寫作的,但我的寫作起碼是有形象的,這個形象來自于我的大腦,來自于我的形象思維。我的思維傳遞給別人,別人的腦海里就能浮現出這樣的形象。每天晚上全家湊在一起聽我讀,一邊讀一邊笑,這就說明我的形象傳導是成功的。
我們國家學校里,形象思維的培養普遍沒有跟上,所以就造成連一些專門靠以此為職業的人也缺乏形象思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文學作品,書中的人物是一個農民,一會兒說著農民的話,一會兒說著高中生或者大學生的話,一會兒說著作家本人的話,你就感覺這個人物的語言沒辦法讓他的形象統一起來,他是模糊的,無法在讀者腦海里形成明確的印象。
好的文學作品,哪怕只有幾句話,里面的人物都會活生生地立在你的眼前了。比如海明威的小說《白象似的群山》,兩個人物,卻沒有任何關于人物的描寫,沒有寫這個長的什么什么樣,那個長的什么什么樣,只寫天氣很熱,兩個人坐在火車站跟前的小酒吧外面,遠處有一溜群山。他們說著莫名其妙的話,說著說著就扯到手術的事,但也沒交代是什么手術。男的說不要緊,這不過是個小小的手術。女的開始生氣,男的就說要是你不愿意就算了,我并不是非要逼著你做,我無所謂。之后是沉默,又說莫名其妙的話,說著說著又說到手術,女的就說求你了,求你不要說了。男的離開了一會兒,女的心情好了,說:你看那邊的群山,就像一群白象。
如果你是個沒有形象思維的人,就會覺得這篇小說什么也沒有寫,要是有形象思維,就會覺得把什么都寫出來了。這篇小說在我的腦子里出現的情景是:一個荒涼的車站,一間小小的房子,蒼蠅嗡嗡亂飛,串珠門簾晃來晃去,遠處的群山起伏不定,像一群白色的大象在奔跑……這種感覺很清晰,毫不含糊。尤其是人物,雖然沒有任何的描寫,但說的每句話都將自己的個性、心理表達得清清楚楚,你甚至能通過這些對話“看見”他們臉上的表情,也能猜到他們所面臨的困境,以及由困境造成的心煩與沖突。這篇小說只有短短幾頁,卻成了海明威最偉大的作品之一。看了這篇小說你就會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形象思維了,就會佩服作者在形象思維方面多么了不起。作家寫作不是用筆,而是用腦、用心,他在讓一個人物立起來的時候,腦子里首先得有這個人的形象。你的手在寫,但不是手的事情,你的手不過是充當了水管的作用,讓心中的形象通過手流淌出來。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創造機會讓孩子敢于表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幻想”在親子的應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