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一只小狗和一只大狗是頂好的朋友。大狗很能干,干什么都喜歡哇啦哇啦地叫;小狗不那么能干,但它很會講故事,它常常給大狗講月亮的故事。
小狗和大狗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它們一起航海,一起夢想著外面的世,界,一起躺在海灘上看月亮。
可是有一天,忽然來了另外一只狗,大狗就不愿理睬小狗了。
小狗很傷心,它覺得連月亮狗也不理睬自己了。可當它回到家,卻發現月亮狗正等著它呢。小狗和月亮狗玩了一整晚,給星星撓癢癢,把月亮啃成了月牙兒。
第二天,大狗又來找小狗一起元。于是三只狗一起出海,它們一起玩海盜游戲,非常開心。夜晚,小狗躺在床上,閉著雙眼,等待著月亮狗的來臨……
書里的文字很少,故事主要藏在畫面中。找找看,這本書中最早出現月亮狗的地方在哪里?書里每一頁都有大海或與大海相關的東西,它們是什么?小狗自己還有個小寵物,它是誰?小狗和大狗的船帆上有什么特別的標志?故事的最后,那藏在門縫中的腳丫子是誰的……這些小小的細節,既能讓孩子興奮不已,同時還是故事發展的重要線索。
不過《月亮狗》最讓人驚嘆的還是畫面的顏色和視角,它們的精妙變化讓故事變得意蘊深長。嘗試用這把鑰匙,我們可以深入到畫面的背后。看那片大海的藍色,有時輕松活躍,有時平展靜謐,有時卻陰沉扭曲,隨著小狗的心情不斷在變化著。在小狗與月亮狗依依惜別的那幕中,藍色退到了一個小小的角落,整個畫面充滿了黃色和紅色,向讀者傳達著堅實而快樂的信息。故事的最后,小狗進入了夢鄉,房間變成了夢幻的綠色,再翻過去,深邃的夜空,自由自在地飛翔……
給孩子讀《月亮狗》的時候,還可以請他變換角度來看畫面。比如小狗和大狗在海邊賞月的那幅畫,我們可以把書略放平下來,后仰著看它,那有一種躺在沙灘上的愜意;大狗不理睬小狗的那幅畫,我們需要把書高高抬起,從下面仰視它,在略帶艱難的仰視中,我們能感受小狗的情感在發生著強烈的變化;而在小狗與月亮狗告別的那一幅,我們則應該把書放得低低的,或者自己站得高高的,看著小狗,迎著它的目光,這時我們自己就變成了月亮狗。于是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對小狗喊起來:“只要你想我,我就會來的。”
在這個故事中,小狗與大狗是頂好的朋友,但表面上小狗處于某種弱勢,它不如大狗強壯,也不如大狗能干。航海時,大狗是船長;做飯時,小狗也只能打下手。于是小狗有時候會被伙伴忽略了。大概每個人都會有這種被忽略的經驗吧,一個人即使再強、再能干,也有處于弱勢的時候,更何況正在蹣跚長大中的孩子們?
小狗找到了一種“防身的武器”——想象!它在月亮上找到了理想伙伴,也許那只是它自己的影子,但絕對忠誠,永遠不會背棄。于是,小狗繼續快樂地生活著、成長著……
不過總有些大人擔心,耽于幻想是否會讓孩子長不大呢?是否會影響孩子對真實世界的認識呢?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
《月亮狗》是一本德國的當代經典繪本,但關于月亮中陰影的遐想卻是人類由來已久的。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月中蟾蜍、玉兔搗藥的傳說,后來又有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的傳說,這月亮上早已是熱熱鬧鬧的了。據民俗神話學者考證,近至近鄰印度,遠至中美洲、南部非洲,較為古老的民族都有類似的傳說。人類在這類的傳說中寄寓了自己美好的愿望,文明的腳步從沒有因此停滯。
特別有趣的是,在英文中,Moon dog甚至是一個天文學中的專用詞,用來描述月暈或是月暈上的光斑,我們用照相機對著月亮照就能把它照下來。有時間的話,你不妨也和孩子一起試試看。
閱讀Q&A
問:我給4歲的兒子買了好多童書,他也很愛看。什么書都喜歡,每天抓起一本就讓我講,這樣的讀書習慣好嗎?還是精讀完一本再讀另一本?
答:如果單就習慣而言,這種閱讀方式有利有弊。好處在于,孩子確實有“好胃口”,能喜歡閱讀本身就已經非常好了;不好的地方呢,一來蜻蜓點水的讀書其實效果并不大好,二來這么讀下去,開銷也不小呀。
不過,我覺得也有可能孩子并不是特別養成了某種習慣,現在他只是處在一個對童書的興奮期,需要大人的引導。我建議大人把主要關注點放在孩子的閱讀習慣培養上,比如每天堅持讀給孩子聽,經常性地和他一起聊一聊書上好玩的事情,還可能經常全家人在一起,各讀各的書等等。
它們還滿世界跳舞,一直到天光發白。分手的時候,小狗依依不舍。月亮狗對它說:“只要你想我,我就會來的。”
下一篇:書,挖掘孩子的記憶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白兔的快樂魔法(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