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所有的孩子都愛聽故事??墒?,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愛講;有的就算愛講,但講出來的故事孩子卻不愛聽。那么,怎樣才能成為孩子喜歡的故事大王呢? 講前提要求
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前應該向孩子提出恰當的要求,如“記住故事題目”、“故事里講了一些什么人、什么事”等;四五歲的孩子還應該要求他們復述出故事的內容、大意。這樣,孩子在聽故事時就會聚精會神地聽,就會有意識地記住一些內容,注意力、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就得到了發展。
邊講邊提問
講故事不應該只是講,還應該在適當的地方提些問題,如“你喜歡誰?為什么”、“小貓為什么不和小狗玩了”,既能啟發幼兒積極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又能促使他們開動腦筋,發展思維能力。
語言要生動
故事是用語言來表達的,家長在講故事時要做到語言活潑、有趣逼真,通過語言刺激,激發幼兒的想像力,使幼兒“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手舞又足蹈
為使故事富有感染力,家長在講故事時不要怕夸張,應該充分發揮身體語言的作用,如講到“馬來了”,家長如果配以手勢,左手一拉,右手一揚,嘴里再“咴”上一聲,就比單單憑口說“馬來了”效果要好得多。講到重要而關鍵的地方,家長可以和孩子坐得再近一些,這有助渲染氣氛。
留個小“窗口”
故事不一定從頭講到尾,也不能總是“我講你聽”,應該留有余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比如,只講故事開頭,讓孩子自己去編造、發展情節;或留下結尾,讓孩子自己續編幾種結尾,這樣,幼兒的想像力、表達能力乃至創造力都可以得到鍛煉。
圖文要并重
幼兒都喜歡看圖畫,家長可以根據圖畫情節,邊看邊講,調動幼兒的多種感覺器官同時活動,要求孩子不僅要用耳朵聽大人的講述、還要用眼睛仔細地看圖畫、用腦子想圖畫的意思,這就比單靠聽覺效果好。
態度要認真
孩子在愉快的情緒中吸收知識往往感受深刻,甚至終生不忘。因此,家長應保持愉快、認真的態度去講述故事,不要敷衍了事或面露不快,這樣孩子才會專心地聽,共同進入故事的情境之中。
環境要安靜
講故事的環境應該是安靜、無打擾的,嘈雜的環境容易轉移幼兒的注意力。兒童心理實驗表明,每天睡前給孩子講故事,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下一篇:我和寶寶的童話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早期閱讀的交叉與隔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