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它使我感受著無上的興趣,無形之間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后來我雖然也讀過《暴風雨》、《哈姆萊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等莎氏原作,但總覺得沒有小時候所讀的那種童話式的譯述更來得親切了。(郭沫若憶蘭姆姐弟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
眾說紛紜“童話莎士比亞”
今年夏秋之季,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了全六冊精裝版“童話莎士比亞”,由蘭姆姐弟著,知名翻譯家蕭乾譯寫。首批圖書在上海書市一亮相,就受到了家長和小讀者的歡迎,大家無疑都被這套書的內(nèi)容和裝幀吸引了。
說起“童話莎士比亞”,少年兒童出版社過去也推出過平裝版,因那時國內(nèi)圖畫書市場未興,該系列只在小范圍流通。短短幾年工夫,由一批優(yōu)秀圖畫書領航,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認同并喜歡上了圖畫書。不僅孩子愛讀,成人也興趣陡增。于是,新版“童話莎士比亞”(包括《哈姆萊特》、《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錯誤的喜劇》,《冬天的故事》和《暴風雨》)就在這樣的氣氛中閃亮登場了。
當經(jīng)典遇到經(jīng)典
談起這套“童話莎士比亞”的出版,其在醞釀時就得到了多方關注,尤其得到了梅子涵教授的鼎力支持。作為中國當代兒童文學界的領軍人物之一,梅教授長期致力于兒童閱讀的推廣。他堅信,將好的書帶給孩子,把好的故事講給孩子聽,是為他們營造快樂、豐富的童年生活的關鍵,同時,做這樣一件事,也能讓大人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豐富起來。
對于“童話莎士比亞”的問世,梅教授感到由衷欣喜。他認為,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也是大家都應該閱讀或了解的,沒有任何理由可以不讓孩子接觸莎士比亞,當然,選用怎樣的文本值得考慮。對于青少年而言,有能力的可以選擇讀原著,因為莎士比亞的戲劇本身就帶有很強烈的故事性,甚至童話性;不過,大多數(shù)孩子還是選讀蘭姆姐弟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更為理想。這個文本就是為兒童編寫的,已經(jīng)流傳了200年,非常經(jīng)典。另外,蕭乾對蘭姆原作的翻譯也相當出色,語言流暢、樸實無華,很適合孩子。
梅教授同時指出,給兒童閱讀的書,除了要有好的文本、好的譯筆,最好還能有絕佳的插圖。他對“童話莎士比亞”系列的插畫大加贊揚,并說文學名著的兒童版只要配上精致的圖,兒童版的童話氣息就會愈加散發(fā),孩子們的喜歡也會成倍增添;杰出的畫家把另一種豐富給了讀者,讓有限的想像得以在圖的神情和顏色里往更遠處行進,往更大處和深里發(fā)散。
“童話莎士比亞”不僅在文本上選擇了最優(yōu)的,插畫上同樣是名家云集??梢哉f,這套書是幾次經(jīng)典創(chuàng)作疊加的成果!
好圖人人愛
不僅專家對這套書給予了充分肯定,凡購買過“童話莎士比亞”的家長也都對這套書做出了好評,尤其對那些由各國獲獎插畫家繪制的美圖贊不絕口。很多年輕父母最初只是為孩子購買了整套書,結果連他們也身不由己地愛上了它。
在一個頗有人氣的家庭教育網(wǎng)站,媽媽們就這套童書展開了專題討論。不少家長坦言,是書中精美的插畫打動了她們。盡管面對市場上各類少兒版莎士比亞,她們有很多選擇,但“童話莎士比亞”的插畫卻是獨一無二的。事實上,大師們?yōu)檫@些故事繪制的精彩插畫讓整套書變得“非常誘人”。
一位署名BOBO媽咪的網(wǎng)友留言:“買肯定沒錯的,書制作得非常好,緩緩翻開,仿佛置身于華麗的大劇場。”而這也正是出版社將這套“壓箱底好書”重新設計包裝后,再次推向市場的初衷——希望讀者能從中獲得手捧舞臺、快樂閱讀的感動。
小朋友的反應似乎也很熱烈?!拔壹议|女馬上5歲5個月了,我不知道她喜歡的是圖畫還是故事,總之就是喜歡?!薄拔覂鹤?歲,最近一次書展活動買的諸多書中,他最不感冒的就是這套了。” 不過,也有些家長反映,高貴、精致的“童話莎士比亞”雖令自己愛不釋手,卻沒能引起小寶貝的熱情,大概還是文本有深度吧。
一位母親干脆直言不諱地說:“這套書10歲以下的孩子不需要去讀。莎士比亞的故事,我看至少要初中以上才能理解其中的內(nèi)涵吧。我自己是初中才開始閱讀的,但真正閱讀,是這一兩年的事。倒是這套書的圖畫,可供反復品味。如果自己熱愛,不妨藏一套。我還真有點想買一套精裝的,可家有的老版平裝本質(zhì)量已經(jīng)很不錯了?!?/p>
顯然,不少家長對多大的孩子才應該讀莎翁各持己見,但他們也毫不掩飾對這套書的鐘情。其實,這也代表了大多數(shù)父母的心聲。
給6歲以上孩子的大禮
針對家長們的困惑,幼教專業(yè)人士給出了相關建議。
學前教育碩士管小姐認為,家長在面對“童話莎士比亞”這類高端圖畫書時,應該大致區(qū)分讀者的年齡層次。著名兒童語言教育專家周兢教授說過,兒童圖書(特指插畫書和圖畫書)有三種語言——美術語言、文學語言和認知語言。好的兒童書,應在這三方面都符合兒童的發(fā)展水平。從這點看,“童話莎士比亞”比較適合5~6歲以上兒童閱讀;對于小年齡的孩子,這套書在故事情節(jié)等方面顯得有些復雜,大年齡兒童感到有趣或奧妙的地方,小小孩很可能會被搞懵。
不過,她覺得這些都不妨礙好書的收藏。等孩子念了小學,或者在那些較注重兒童閱讀培養(yǎng)的家庭,讓適齡的孩子在家長的帶領下盡早接觸優(yōu)秀的名著改寫版,會給他們留下很深的印象,并能激勵他們閱讀原著的興趣,哪怕這要等到很久以后。
其實,已有不少父母意識到這點。一位家長表示:“圖畫書也不都是給小小孩看的。類似‘童話莎士比亞’,可以等孩子的語文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再給他。當他的理解力夠了,看了有美麗插圖的改寫版,也會有興趣去看原文。這就好比投給孩子的文學香餌一樣?!?/p>
(任文)
相關鏈接
莎士比亞與蘭姆
聲名赫赫的莎士比亞,生前從未出版過他的任何一部作品,直到他逝世后第7年——1623年,老朋友約翰•海明和亨利•康德爾才將他的戲劇輯集出版。然而,這位大師的天才卻沒能得到應有的重視,特別在文人圈里,莎士比亞的戲劇一直遭到輕視。
差不多過了兩個世紀,一位東印度公司的小職員,和他的胞姐,出于對莎士比亞的無限熱愛,嘗試改寫了20部莎翁戲劇,其中包括《威尼斯商人》、《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萊特》、《奧瑟羅》、《暴風雨》等名作。他倆用簡潔雋永的語言講述戲里的故事,令小孩子也能輕松地閱讀。
這位小職員,就是大名鼎鼎的《伊利亞隨筆》的作者,英國散文家查爾斯•蘭姆。除了那本影響深遠的散文集,蘭姆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恐怕就屬和姐姐瑪麗一起編寫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了。
毫無疑問,蘭姆姐弟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在英國文學史上占有不可動搖的地位。因為,正是這對姐弟的努力,讓精深的莎翁戲劇與大眾親密接觸,并釋放出熠熠光芒。
1807年,該故事集首卷問世,博得好評如潮。時隔200年,它仍是公認的最佳少兒讀物之一。有多少人是通過蘭姆姐弟的故事才認識莎士比亞的!
100多年前,“莎士比亞”初次登陸中國,憑借的是名為《澥外奇譚》和《吟邊燕語》的小書。后者為林紓的譯本,在知識界尤為知名。雖然兩書的譯者都把原作者誤作莎翁本人,但現(xiàn)在人們知道,它們實則是蘭姆姐弟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的早期漢譯本。后來該故事集以《莎氏樂府本事》的譯名廣為流傳。這些書影響了包括郭沫若、朱生豪等在內(nèi)的一大批文人。上世紀50年代,蕭乾重譯了蘭姆姐弟的老故事,定名為《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該譯本受到幾代人的追捧,至今仍被視為典范。
(任文)
上一頁1234567891011121314下一頁下一篇:莎士比亞的“童話”花園(書評)(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要啟發(fā)孩子如何閱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