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三.學前兒童閱讀的學習是與他們的口頭語言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從嬰兒階段起,兒童便開始發展他們的語言能力。那些在正式說話前咿咿呀呀的聲音是兒童與家人溝通的獨特方式,這有助于他們成為一個良好的母語使用者;而嬰兒看到故事圖書精美的圖畫就興奮無比,一個兩歲大的孩子用蠟筆涂鴉,一個4歲的幼兒走在街上發現一個自己認識的字,這些行為都是兒童讀寫能力發展的征兆。因此可以說,學前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兒童語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的方面都對兒童的閱讀能力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者們指出,需要將學前兒童的閱讀指導分成兩個階段加以規劃。第一個階段是4歲之前兒童的閱讀指導,這個階段兒童閱讀學習的重點是增強對閱讀目的和本質的感受。家長和教師的閱讀指導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擴展幼兒的口語詞匯量,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通過日常交流和語言活動,幫助幼兒擴展他們的口語詞匯量,同時學一些比較復雜的詞匯,增加他們口語表達的豐富性。教師和家長可以在命名游戲、談話、講述、故事閱讀和續編故事等活動中,引導幼兒運用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幼兒在閱讀中遇到各種詞語時,就可以辨認出這些詞語,并且理解這些詞語的意義。
二、感知和辨識語音,發展幼兒對語音的敏感性。學前兒童對口語聲音和意義的敏感程度逐漸增強,他們開始關注口語中的押韻現象,喜歡聽具有繞口令特征的語言,同時他們也開始注意到許多字詞發音的相似之處。家長和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組織一些活動,指導幼兒學習和辨識語音,比如玩一些要求語言押韻的游戲,念兒歌童謠,隨機指認相同字音的字,或者讓幼兒仿編或創編兒歌和歌曲,等等。這些活動都將有效地提高幼兒對語音的敏感程度。
三、圍繞故事活動,培養幼兒的閱讀策略。從學前階段到學齡初期,故事是兒童閱讀的主要材料。因此,讓幼兒慢慢適應故事文體特征以及其中包含的一些基本成分,會有助于兒童建立起基本的閱讀策略。家長和教師應當注意每天給幼兒看故事書的時間,使他們養成“閱讀圖書”的習慣,還要讓幼兒口述自己聽到的或者看到的“故事”,扮演“講故事人”的角色來編和講自己的故事。
四、創設有文字的學習環境,提高幼兒對文字的敏感性。幼兒對文字的敏感性,是他們通向閱讀之路的最重要的一步。教師和家長要創設這樣的環境,讓幼兒感受到文字無所不在。豐富的早期閱讀教育環境包括提供幼兒隨手可取的品質優良的書籍、書寫材料,以及一些拼字積木和拼字磁鐵玩具;在幼兒周圍的重要物品上貼上一些文字標簽;給幼兒做一些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標志,如“XX的房間”“XX的寶盒”。在這樣的環境中,指導幼兒觀察,幫助幼兒了解文字的功能和重要意義;通過指導幼兒認識文字書寫的最基本規則,可以幫助他們建立基本的文字概念,比如知道看書要先看封面標題,文字閱讀是從上到下從左往右的順序,等等。
上一頁123下一頁下一篇:《拉拉與我》:我們都是拉拉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引導孩子從小愛讀書的建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