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在文章和講演里,都提到過斯蒂文森的詩《The Lamplighter》(《點燈的人》)。那個每天太陽落下后,就扛著梯子走來,把街燈點亮的李利。于是,那些坐著喝茶的大人和孩子們,就又看見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朧朧間,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我老說,我們這些人,是有些像李利的,也是點燈的人,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尋思的書,帶到孩子們的面前,讓他們興致勃勃地閱讀,朦朦朧朧間,竟然使他們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我們點了很多盞讓人長大的燈,讓人優秀、優雅和完美。
一些年以前,女兒很小的時候,她的外婆有時會來我們這兒住上幾天。那是一個不大的房間,在三樓,窗外是草地和樹林子,不遠的地方開往南方的火車駛過,震動傳到窗戶和地板,像一個童話在那里開始,心里沒有發慌的驚擾,日子整整齊齊,腳步也整整齊齊。
女兒的外婆都是在黃昏的時候開始給她講故事。女兒剛從幼兒園回來,大一些的孩子正在草地和樹林子里奔跑和叫嚷,火車接連地駛過,震動接連地傳來,外婆的童話也接連地講述。
這是重要的黃昏,重要的傍晚,女兒一定是想了一整天了。她想著從幼兒園回家就聽到外婆講故事,每天的等待在這時候最愉快地實現。睜大了眼睛走進了吸引人的情景,故事別結束,不想從故事里出來,外婆,再講一個!再講一個!外婆的紹興普通話總是讓這黃昏的懇求每天都實現。孩子的滿足像那高高扯起的被風鼓滿的帆。很久以后它會航行到海洋上去,遼闊和遠大都能看見,可是恐怕任何的驚心動魄光彩奪目都還是不會使這黃昏的故事無影無蹤,恐怕不會得無影無蹤了。甚至還連接了很遠以后的許多事情,一生的優秀,或是一生的庸常。這不是夸大的,甚至最好還是把這最初的故事,最初的快樂、感動、流連忘返想像得夸張些強調些,是長大之后更豐富的閱讀也難以取代的,偉大的人平凡的人都一樣,這樣我們就不舍得忽略了。富裕得匆匆忙忙,還是拮據得艱辛,都把這給孩子的故事給孩子的時間整整齊齊地定下,不要遺憾地缺掉了,他們的成長也就容易整整齊齊些。童年在童話的故事里,長大之后才會得按童話故事的理想和秩序來設計來建設,世界是這樣美麗起來的,中國也非得這樣走去!
女兒五歲的時候,她的外婆就去世了。那黃昏的童話黃昏的故事顯得短暫。我記得那個送別的下午,這個只有五歲的孩子似乎是哭得最悲慟、心急如焚的,傾著身子往外婆的方向看去。那本著名的圖畫書里的布魯諾是想看看正走向天堂的爺爺穿西裝了沒有,而現在的這個女孩是不是不愿意相信離開的外婆再不回來,黃昏時的故事永遠也聽不到了?布魯諾坐在小路邊,望著湖水,等著爺爺,因為爺爺說過要教布魯諾釣魚的;女孩從幼兒園回來,外婆坐的沙發上沒有人,可是外婆是說過,明天再講的!
那黃昏的聲音和故事都成了想念。
女兒的外婆也是和李利一樣的點燈人。
李利總是在黃昏的那個時刻扛著梯子走來,和那個時刻的窗戶里總是有人、有孩子們在等候,原來是相約在心里的,相約于生命的詩意。
親愛的成年人,我們知道了這相約,看見窗戶里的等候了嗎?
童年是要閱讀、要故事、要文學的。童年要兒童文學!那是他們自己的。人類用了幾個千年的時間只寫那些讓長大的人興高采烈和淚流滿面的書,后來恍然大悟了才知道也應該寫讓孩子們興高采烈淚流滿面的書,合乎他們的興趣,可是又是引著他們往更高的地方走去。任何優秀的寫了給童年的故事,都是只往了那更高的地方的,不腐朽,不輕狂,不沮喪,不墜落。兒童文學的誕生是給童年的一個現代性的幸福。從這個車站上車的孩子,都是可能和那本有名的圖畫書《極地特快》里的男孩一樣,會意外地得到一個無比悅耳的銀鈴的。得到了,那搖動出的響聲就會是一生的,直到你很老,哆哆嗦嗦了,可是你的神情和計劃,卻像是圣誕老人的!
梅子涵你也是的童年閱讀的點燈人!
我把這本書獻給孩子們,更獻給成年人!
獻給所有的父母和那些與童年相處的老師。
獻給所有的為兒童文學工作的人。
獻給我的歲月,我的辛勤,我的來來往往講演兒童文學的路途,我的未來回憶的日子。
梅子涵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