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讀者小蘭給本版發(fā)來了郵件,談到了自己的困惑。小蘭和丈夫新婚不久,討論起要不要生孩子的問題。覺得現(xiàn)在可以在家里自由自在地用任何方式與丈夫相處,但是生了孩子就不能這么自由了吧?在孩子面前,還可以像現(xiàn)在這樣用親吻送丈夫上班嗎?
到底要怎樣處理呢?
傳統(tǒng)派:孩子面前應該不一樣
很多中國的夫妻在孩子面前都相當拘謹,不用說“親親”了,就連一般的表示親密都很猶豫。
被問到這個話題,當公務員的小董說:“一般來講我和老公不會在孩子面前有什么的,也許我們是屬于比較拘謹?shù)哪欠N,覺得在孩子面前要行事有別。”做小學老師的小楊也覺得在孩子面前應該盡量忌諱和另一半“親密接觸”,在她看來,孩子一天比一天大了,對于很多事情似懂非懂,“早熟可不怎么好呢”。
現(xiàn)代派:讓孩子知道我們相愛
被問到這個問題,在外企工作的小芳似乎早有思考了:“我和老公擁抱或親吻不太會背著孩子,我覺得只要不是非常親密的行為都是可以做的,就是要讓孩子知道我們相愛,難道這樣不好嗎?”親親抱抱在小芳和老公之間是家常便飯,不過小芳說:“更多的時候,老公左邊抱著我,右邊抱著兒子,拍著我們兩個,讓我們覺得很滿足。”
搞美術設計的阿Joe也是“親親”問題的支持者,他覺得,現(xiàn)在的電視電影里面親熱的鏡頭多了,大街小巷里親密的場景也比比皆是,孩子不可避免地會看到,你在孩子面前拘謹了,說不定孩子還在心里嘀咕,是不是因為父母的感情有問題呢?阿Joe覺得,讓孩子看見一些父母親密點的行為,可以增加孩子的家庭幸福感。
適度親熱應鼓勵
幼兒性心理教育專家、中國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胡萍教授也認為,家長在孩子面前適度地表現(xiàn)親密是可以的,但是也要注意分寸。
寶寶不是生下來就懂得愛的,“愛”同樣需要有專門的教導,爸爸媽媽可說是擔當這一“課程”的最好老師。假如寶寶能夠通過觀察他們父母的行為,在幼年時獲得這種愛與被愛的能力,那么說明父母首先帶給了孩子“幸福的理念”。反之,他在長大成人后,會出現(xiàn)一系列問題:社會交往時矜持、不自然,工作時拘泥、難于創(chuàng)新,很難和同事、朋友相處等。
因此父母不要小看在寶寶面前的親情表露,正是你們在寶寶面前親切自然的感情流露,使得孩子覺得廣博的愛是身心健康的一種標志,在這樣的家庭氣氛中長大的寶寶,他們會充滿愛心,知道如何去表達自身的誠意和友情,和周圍的人有著良好的關系,也能得到他人的愛。這種“教育”本身也正是兒童早期“性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
孩子吃醋是不習慣
對于爸爸媽媽的親密行為,孩子為什么會“吃醋”呢?胡萍教授解釋說,這是因為相對于成長后期來說,孩子在幼兒時期更加渴望父母的關愛。敏感的、獨占欲強的孩子,就會對于父母的親密行為排斥。而父母在孩子面前越躲避這種行為,就會越加強孩子的排斥。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不習慣父母以這樣的方式與他生活在一起,因為他自感有一種特殊性,這種特殊性讓他本能地感到抗拒。
反之,如果爸爸媽媽可以經(jīng)常在“親親”的時候也帶上孩子,這不僅指親吻這些行為,包括父母經(jīng)常帶孩子三個人一起做一些大家都喜歡的活動,比如打打撲克牌、一起運動之類的,就會讓孩子習慣這種親密關系,當看到爸爸媽媽親親的時候就不覺得抗拒和害怕了,反而讓他感覺到大家在一起一樣的一種單純的親密無間。
不要超越親密的底線
不過,任何問題都要適度。在孩子面前太放縱了也不行。除了簡單地親親抱抱、甜蜜的話語以外,還有很多只屬于夫妻二人的更深層次的私密舉動,是應該嚴格避開孩子的。因為成長中的孩子還非常缺乏正確的判斷力,他們往往是通過觀察大人的行為來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觀念的。特別是當孩子處在性萌動時期,心理上已萌發(fā)了懷春的幼芽。他們對異性產(chǎn)生一種越來越濃厚的好感和好奇心。如果父母不小心被孩子看到了過分親密的行為,孩子就會產(chǎn)生一種羞愧和憎恨的心理,對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整理/李佳蔚
面對父母舉止親熱時,寶寶們的反應不盡相同,細分一下,大概有兩種情況:
吃醋的寶寶
有時候,即使父母是相對“開明”的,孩子也會從中作梗。
情情記得在寶寶小的時候,自己跟老公挨得緊一點都不行,孩子總是要過來插在中間,因為他覺得媽媽是屬于他一個人的。情情的寶寶是典型的“戀母”。也有“戀父”的孩子,阿華的寶寶每次見到爸爸擁抱媽媽,就一定會把媽媽撥開,也讓爸爸抱抱她。這兩個小朋友還算吃醋的溫和派,更厲害的小孩子干脆非常的生氣,甚至會哭鬧不止。
寶寶吃醋了怎么辦
說寶寶吃醋實則是一種嫉妒的情感,這是人類心理中動物本能的表現(xiàn),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兒童的嫉妒是兒童將自己與別人作比較而產(chǎn)生的消極情感體驗,是指當兒童看到他人某些東西比自己強,自己當時卻無法擁有或勝過時,所產(chǎn)生的一種不安、煩惱、痛苦、怨恨并企圖破壞他人優(yōu)越感的復雜情感。
如果孩子出現(xiàn)了嫉妒心理,爸爸媽媽們應該怎么辦呢?其實,孩子的嫉妒心理是完全可以化解的。孩子出現(xiàn)了嫉妒心理,爸爸媽媽們可以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1.了解孩子嫉妒的起因
受認識水平的局限,兒童對他人擁有而自己不具備或無法擁有的東西,往往會產(chǎn)生一種由羨慕轉化為嫉妒的心理,這其實是很正常的情況。父母平時應多和孩子接觸,及時掌握孩子嫉妒的直接起因,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
2.傾聽孩子的心理感受
孩子的嫉妒是直觀、真實甚至自然的,它完全不似成人嫉妒心理那樣摻雜著諸多的社會因素,它只是孩子對自己愿望不能實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一種本能心理反應。因此,父母切勿盲目對孩子的嫉妒行為進行批評,要耐心傾聽孩子的苦惱,理解他們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所產(chǎn)生的痛苦情緒,以便使孩子因嫉妒產(chǎn)生的不良情感能夠得到宣泄。
大方的寶寶
也有的寶寶會對父母的親密行為表示喜歡。Lily的寶寶常常會見到爸爸媽媽親嘴,他只是嘿嘿地笑,然后也跑過來讓爸爸媽媽各親自己一下。霏兒的寶寶看見了爸爸媽媽親親,還會笑哈哈地舉著相機說:“來,你倆抱著,我給你倆照張相。”妮子的寶寶葫蘆喜歡坐在爸爸的腿上,每到這時候,葫蘆還會常常邀請媽媽坐爸爸的另外一條腿,仿佛那是她的坐駕,很大方地讓媽媽也坐。
下一篇:孩子說謊時要辯證看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淘氣包不一定就是多動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