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野馬很難被馴化。野馬型氣質的孩子雖然對事物充滿好奇,卻又不喜歡改變,往往偏執于自己一貫的作風。這樣的孩子也許會讓別人感覺他有些叛逆,難以接近。野馬型孩子在氣質上的表現,通常為尋求新異刺激維度較高,而依賴獎勵維度較低。
如何管教野馬型孩子
1 要肯定孩子的氣質,不要過于干涉。
野馬型孩子一向固執己見。有些父母覺得這是缺點,認為孩子是“小頑固”“缺乏變通”,會想盡辦法讓孩子改掉它。可是,天生固執的孩子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變得溫順和通情達理的,所以最好不要試圖從根本上改變孩子的氣質。
要管教好野馬型孩子,首先父母不要過于干涉孩子。如果父母在孩子學會一樣東西之前就過多地干涉,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抗,而且會讓孩子慢慢變得沒有創新意識。當然,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管教,但如果父母管得太多,定的規矩太死得話,沖突就難以避免。
父母最常見的干涉是:定食譜、調整學習時間、選擇補習班、選衣服、選朋友等等。父母與其干涉孩子的一切,強迫孩子什么都按照父母的意愿做,還不如讓孩子在小事情上自己做主。如果父母能在重要的事情上采取協商的方式和孩子商量后再做決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孩子的反感。
2 盡量避免情緒激動。
如果野馬型孩子的父母也屬于執拗的個性,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爭執就不可避免。下面就是小學生石鎮和他的爸爸因為吃晚飯而發生的沖突:
爸爸:“石鎮,別看電視了,快來吃飯吧!”
石鎮:……(電視看得很入神,沒理爸爸)
爸爸:“我數到5,你要是再不過來,我就去關電視了!”
石鎮:(顯得很不耐煩)“我現在不餓!”
爸爸:(還沒數到5就沖到孩子面前,滿臉怒色,臉色很難看) “你這是什么態度?爸爸的話你也聽不進去了嗎?到了吃飯的時間就應該馬上過來吃飯!”
石鎮:(雖然不情愿,但是因為害怕爸爸,扭扭捏捏地走向飯桌)
“我正要去吃呢,真是的……”
爸爸:(還是有點兒不滿)“好好坐著吃,沒看見媽媽都沒地方坐了嗎?”
石鎮:……(不吭聲)
爸爸:(有點兒惱火了)“沒聽見我跟你說話嗎?你給我好好坐著!要不然就別吃飯,上你房間呆著去!”
石鎮:……(又是害怕又是委屈,不知道該怎么辦)
爸爸:“爸爸都跟你說幾遍了,讓你好好坐著!你這孩子怎么一點兒也不聽話呢!我是這么教育你的嗎?你馬上給我回房間去!”
石鎮:(哽咽著說)“到底讓我干嗎呀?”(眼淚掉下來了)
爸爸:(覺得兒子還是不聽話,還在生氣)“哭什么哭!你還有理了?”
如果石鎮一開始就順著爸爸,接下來的爭執可能就能避免;但是孩子的天性使他不能馬上適應周邊環境的變化,改變自己的行為或想法,如果再加上來自父母的壓力和強迫,就更難以改變了。面對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沉著地應對問題。
比如,媽媽是這樣說的:(用平靜而堅決的口氣)“兒子,爸爸跟你生氣,你覺得很委屈是吧?爸爸是覺得你故意不聽爸爸的話才說你的。你看電視的時候,非要讓你過來吃飯,換了誰都不樂意。但是你想想,到了吃飯的時間,一家人一起好好吃個飯,然后再看電視不是更好嗎?你說呢?”
與孩子大聲爭吵并不能解決問題,因為情緒激動的時候,孩子的理性思維進入了麻痹狀態,任何道理他都聽不進去。
所以說,父母應該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然后冷靜地收拾局面。等大家都平靜下來了,再好好勸導孩子,這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還要記住一點,就是父母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態度”問題。態度源于孩子的氣質,不可能說改就改。孩子有可能顯得不耐煩,但只要他順著父母的指示去做,就應該加以表揚,因為孩子已經很努力了。
3 給孩子時間,改變自己的“心靈地圖”。
野型孩子在適應周邊環境、改變思維方式和行為之前,先要改變自己的“心靈地圖”。但與其他氣質類型的同齡孩子相比,野馬型孩子需要更長的時間做出這種改變。
石鎮3歲以后,他媽媽給自己定下一個規矩:“凡是跟孩子一起做的事,都要提前10分鐘告訴他;明天的事情,今天跟他說一聲;如果下個月有什么大的變動,現在就跟孩子說,讓他有個心理準備。”
媽媽的辦法很有效,自從開始提前10分鐘告訴石鎮吃飯和出門的時間后,她與孩子的爭吵減少了一半。這10分鐘不但能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還會給父母一點時間,去觀察孩子的反應,想好相應的對策。比如,在換新的幼兒園或去外地旅游之前,詳細地跟孩子講解所有的情況,就會減少孩子對環境變化的恐懼,讓孩子有安全感,孩子的日常行為也會變得越來越靈活。
4 讓孩子多做運動,釋放體內的能量。
野馬型孩子跟猴型孩子一樣,需要用運動來釋放強烈的好奇心與體內的能量。如果是男孩,最好讓他練跆拳道、滑冰或踢足球等需要更多體能的運動;如果是女孩,跳芭蕾、爵士舞或者鼓勵她在家里唱歌、跳舞都是不錯的選擇。在適當的管制下,給孩子表現自己的機會,孩子就會越來越自信。
5 要尊重孩子的某些特定習慣。
與大人的普遍想法不太一樣,野馬型孩子并不討厭規則,只是在規則突然改變或者要遵守的規則太多時才會產生反感。孩子一旦習慣了一種規則,就會喜歡上它,并會因有了新規則感到踏實。
6 對孩子的小錯誤不必斤斤計較,“忽視”有時候是個好策略。
“忽視”是指“父母對孩子的某些特定行為,要有意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種方法有必要經常運用在野馬型孩子身上。
野馬型孩子由于氣質的緣故不會輕易順從父母,經常做出撅嘴或者扭動身子等表示反抗的動作。有些父母會因為孩子的這種態度批評孩子,要求他改正。但是,孩子做出的動作并不意味著他不想聽父母的話,很多時候是他心里想著要聽話,只不過還沒來得及實踐罷了,而這時候如果他聽到父母的訓斥,就會感到反感,想道:“反正都挨罵了,干嗎還要聽話?”
當然,這里所說的忽視,是父母積極努力的表現,絕對不同于縱容不管。父母雖然不太喜歡孩子的態度,但是相信孩子會聽自己的話,給孩子一個機會并耐心地等待,這才是它的真正內涵。當然,實行這個策略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孩子的教養,使孩子順從父母。
7 堅持不懈地教育孩子,讓孩子學會順從父母。
基于氣質的教養并不是縱容孩子的教養。教育野馬型孩子,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氣質,但也必須讓孩子學會尊重父母,讓孩子在一定程度上順從父母。野馬型孩子雖然比別的孩子更加叛逆,但只要了解孩子的這種氣質,再對其加以適當的訓導,就可以使他逐漸習慣于順從父母的要求,遵守社會準則,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要使這類孩子順從,父母可能要付出一點代價,但如果教養得當,也會有很大的收獲
下一篇:孩子認生不等于就是自閉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灌輸孩子適度飲酒的觀念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