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兒童心理學家哈塔布曾說過:“預測一個寶寶成年后的生存能力,不是看他現在的學習成績,也不是看他乖不乖,能不能遵守課堂紀律,最好的也是惟一的方法,就是看寶寶能不能跟其他寶寶合得來。”
隨著寶寶開始會走路,家長的困擾逐漸轉移到寶寶如何與其他小朋友相處的問題上。為什么我家寶寶就是喜歡獨自站在一旁看著別的寶寶玩?我的寶寶怎么就是喜歡粘著爸爸媽媽?我的寶寶是不是有點不合群?作為獨二代的父母,或多或少都會為寶寶的不夠合群而擔心。其實合群是一種發展能力,也就是寶寶必須發展并建立出一種與他人互動和符合群體要求的行為與技能。能力還沒有建立,是無法合群的。
寶寶天生懂得自我保護
從蹣跚學步開始,寶寶將面臨社會交往的挑戰。對外邊遇見的人能不能親近,不是家長說了算,寶寶的小腦瓜里會自己想:我見過這人嗎?我見過幾次?我和他一起玩耍過嗎?我們在一起玩得開不開心……寶寶能判斷哪些人是陌生人,并主動保持距離,這是一種天生的自我保護。要縮短或者打破這個距離,寶寶需要和其他人有一個相互熟悉的過程。鍛煉寶寶的膽量,要在安全的范圍內適當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短時的怯生、不合群是寶寶成長過程中正常的現象,家長不必過于擔憂。
家長的適度引導很重要
學齡前幼兒正處于個性萌芽和初步形成期,要培養一個合群的寶寶,必須從消除那些造成幼兒不合群的原因入手。
1.構建和諧的家庭氛圍和成員關系
全家人應和睦相處,互相體諒,給寶寶一個祥和、安全的家庭交往環境。盡量不在寶寶跟前過多地暴露父母雙方的分歧甚至爭執,避免給寶寶的心理帶來陰影。
2.養育觀念及養育方式必須升級
要尊重寶寶作為主體的人格和權利,避免包辦代替。家長應注重培養幼兒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擺脫依賴思想。引導幼兒學會關心自己的親人,注重親人的感受,防止過分的自我中心。家長不必時時刻刻陪伴在寶寶身旁,要有意識地給寶寶獨立游戲的機會,讓寶寶在獨自游戲中獨立探索、解決問題,逐漸形成堅實的自信心。
3.構建真實的社交環境
家長應盡可能多地讓寶寶與他人交往,讓他們享有接觸陌生環境和陌生人的自由;積極引導幼兒主動與同伴交往,幫助幼兒分析和解決同伴交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寶寶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努力結交好朋友,發展初步的友誼。
在游戲中增加社交能力
要掌握與別的寶寶一起玩的技巧,需要花一定時間。在兩歲之前,絕大部分寶寶不會展示太多的社交行為。看別人玩游戲是寶寶成長過程中重要的里程碑。因此時寶寶已具備一定的活動能力和控制能力,若家長要鍛煉寶寶的社交能力,就要為自己的寶寶提供機會,在場外觀察其他寶寶一起玩的游戲,在寶寶觀看的同時,家長最好向寶寶解釋游戲的方法或規則,當寶寶掌握這種游戲的技能時,他/她會高興地參與其中。
不同類型游戲的訓練在寶寶不同的發展階段會逐漸增強寶寶的社交行為。
★嬰兒(出生-15個月)——感官運動訓練。寶寶學什么事是通過反復訓練,例如寶寶扔一個東西看看媽媽/爸爸是否會把它撿起來。幫助寶寶獲得控制他周邊環境的能力和掌握新的技能。
★小幼兒(15個月-2歲)——觀察游戲。觀察別的寶寶在做游戲而不是加入其中。家長可以幫助寶寶學習如何與別人交往和學語言,鍛煉寶寶總體和細小的運動技能。
★幼兒(2-3歲)——并行游戲。當寶寶們出現在一起游戲時,是因為他們在房間的同一個部分玩,但他們之間沒有真正的互動。提供寶寶們角色游戲的機會,如穿衣服、裝著倒茶等。
★學前教育兒童(4-6歲)——社交游戲,非常松散組織的游戲。例如,當寶寶們在共玩一盒積木時,但他們每個人在做自己的建造。合作游戲,當寶寶們在一起玩并有一個共同目標時,諸如“讓我們一起建房子吧!”提供寶寶們社交的機會,并教他們一起與別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學齡兒童(6歲以上)——競爭游戲。提供機會讓寶寶與一兩個玩伴發展友誼,使他們樂意在同一組里競爭的刺激,培養他們成熟的社交技能。
培養訓練寶寶的社交行為必須了解寶寶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超前或滯后的游戲訓練方法,對寶寶正常社交行為的發展都不利。記住,鼓勵永遠是幫助寶寶走向成熟的最佳方式。
下一篇:孩子緣何不會“察言觀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都是“聰明”惹的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